在北京城中心40公里外,有一片群山环抱的平原,这里深藏着一个奇迹——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园明十三陵。这里是大明王朝13位皇帝的长眠之地,其中只有四座陵园开放对外,其他几座依旧重门深锁,三四百年来少有人探访。
在园方的许可下,我们得以在闭园后探访最新对外开放的康陵,这是明朝正德皇帝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当白天的热闹褪去,这座陵园更显历史的沧桑。与其他汉唐帝陵、宋代帝陵或清代帝陵不同,明十三陵地上地下都相对完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幸存至今?明天天亮,你可以爬对面那座山去找答案,那就是天兽山十三陵的龙脉。
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将山脉视为龙脉,认为其象征着龙,看似是无稽之谈,却也饱含了古人寻找理想选址的经验与智慧。在明代风水理论中,中间的陵寝被称为脊穴,如果将陵寝看作一个宝座的话,前山就像一面桌案,叫做暗山,后山像是屏风,被称为平山,两侧还有左青龙右白虎。
13座陵墓就坐落在这群山之间,每一座都被山丘环抱,这些山体就像是天然的城墙,不仅让这里易守难攻,还能抵挡火灾的蔓延。在明末改朝换代之际,闯王李自成曾在十三陵放过一场冲天大火。虽然康陵被熊熊大火吞噬,但如此惨烈的火灾也被山体阻隔,没有波及到山后的其他灵寝。由于众灵拱卫环视,战火首先在外围陵园焚烧,使得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幸免于难。长陵的灵恩殿也成了十三陵在那场大火中幸存下来的祭祀大殿之一。这个奢华的建筑与故宫太和殿的面积不相上下。大殿内使用了32根金丝楠木大立柱,这种木材是古代的顶级用料,需要至少百年的时间才能成材。据说,每根这样的立柱放在这里,都需要耗费万两白银。在群山的庇护下,这个奢华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和世事的变迁,幸运地留存了下来。
但仅仅选择一个风水宝地是不够的,帝王们还精心打造自己的灵气,试图将生前的所有愿望都带入地下。直到今天,整个十三陵只有帝陵进行了考古发掘,这场发掘让帝王的阳谋真正浮现。
年,考古学家们在定陵开挖了第一条探沟。动工不久,果然在这里发现了“隧道门”三个字,这意味着这里正是通往地下宫殿的入口。但即使是专业的考古人员,也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挖了三条探沟,才能摸到木门的所在之处。
如此隐蔽的木门背后,隐藏着帝王们的重重计谋。常驻定陵的讲解员带我找到了藏在这些城墙里的秘密。当时的帝王们知道会有无数人觊觎他们带入地下的宝藏,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防盗机关,都经受不住时间的摧残。所以帝王们放弃了这些阴谋和暗箭,转而运用一种阳谋,就是修建眼前这座巨大的封土堆。
这座巨大的封土堆里面的墓室相对会小很多,难怪普通人根本找不到墓门。当时的帝王们会派遣四到11万不等的人力去为他们修筑封土堆,光定陵的城墙就要用到成千上万块城砖去堆砌而成。
我们来看一下这块城砖,嘉靖15年周氏龙造,可以看到工匠的名字以及烧砖的时间和场地。这些砖上还有专铭文的存在。就这样,这个巨大的封土堆成为了一种阳谋,让那些想要盗墓的人无从下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他的陵墓,深埋地下,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洗礼,直到考古队员们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地宫之中。
万历皇帝的陵墓,坚固而庄严。一道道城砖堆砌的围墙固若金汤,仿佛在守护着皇权的尊严。然而,真正的防盗之法,往往藏于最朴素的设计之中。那扇看似普通的木门,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秘密。
地宫的深度令人咋舌,足足27米,相当于九层楼的高度。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挖掘机的情况下,要清理运输这么多的土方量,那会是怎样的场景?然而,即使找到了那扇木门,也不是谁都能轻易进入的。那堵金刚墙有1.6米厚,八米高,它的存在,仿佛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当年的考古队员们花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真正将它打开。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当他们终于打开那扇门,一座宏伟的地下宫殿真正出现在了他们眼前。地宫的面积约有多平方米,相当于能装下十个平的现代住宅,它的格局如同一个微缩版的故宫。中殿有汉白玉的宝座,仿照皇帝上朝一般布置,再往后就是放置遗体的地方,象征寝宫。
那些最珍贵的宝贝几乎全在棺椁和周围的箱子、盒子里面。而万历皇帝被宝物层层包裹,彰显着帝王尊贵的身份。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或许没想到,多年过去了,还能让世人感受到他的威仪。
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奇珍异宝埋藏在地宫里呢?当时考古队员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万历身上的衣服已经支离破碎了,依稀可以看出是一件克丝的衮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请南京云锦研究所的老师耗费两年时间成功还原的一个复制品,这个它叫做那个金丝益扇棺,是万历皇帝朱玉金的御用之物,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顶黄帝的金冠。这件呢,它是珍品,它呢,从上到下呢,用了根,直径为零点二毫米的金丝编织而成,这光这个龙鳞啊,就有片,每片龙鳞都是相对一致的。中间这块瘦子金簪出自跳端皇后的棺内,镶有四块红宝石,三块蓝宝石。
这些珍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皇权的辉煌与荣耀。如今,它们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等待着世人的参观与解读。这就是万历皇帝的地宫宝藏,一件件珍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三块猫眼石,中间镶嵌着绿宝石,名为玉兔坠,两旁各嵌一块红宝石。这些宝石的存在暗示了大明王朝曾经的繁荣贸易。如今,定陵出土的0多件珍贵文物仍未全部展示。明十三陵还埋藏着其他12位皇帝的宝藏。这些宝藏的数量可能是目前考古发现的13倍。几百年过去了,许多人都被这些神秘的陵墓和宝藏吸引到明十三陵来探索大明王朝的辉煌。陵园中的松树和野草掩盖了红墙黄瓦的辉煌和皇帝生前的纠葛和死后的荣耀。这座宏伟的陵园就像一部长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人与世、悲与欢。群山的保护使得这一切得以传承至今。当我们注视着明十三陵时,明十三陵也在注视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