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中,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逝世后,都会建造大型陵墓并伴随着大量陪葬品。明、清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两个朝代,帝王陵墓几乎都在一处,但为什么明朝的皇陵没有被盗,清朝的陵墓却被盗掘一空?
首先要从满清入关讲起,那时,李自成先攻占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随后又霸占了陈圆圆。而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知道后,一怒之下让清军过了关。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口号,大肆追杀闯王的军队,为了安抚明朝的遗民,清军特意发布了保护明朝皇陵的政策,以表示他们的慷慨仁道。
清军攻占北京城后,由于清军没有摧毁明十三陵,民间自然也没人敢动。而且在清初有许多如:天地会的组织,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经常暗中反抗清朝统治,所以也是很敬畏明朝,也是迫于天地会这种江湖势力,身为江湖人的盗墓贼,自然不敢对明皇陵有想法。
后来由于清朝的腐败和无能,我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王朝,很多人可以说是非常讨厌清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革命军甚至将口号定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以看出清朝已经民心尽失。明朝作为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因此受到特别的尊重。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对明朝和清朝的态度,可谓天差地别。
但在民国时期,军阀纷争不断,而养军队需要大量钱财,因此,驻扎在北京的军阀孙殿英为了军费,有意盗掘清皇陵。由于军阀处于战争状态,清陵无人看管,而且当时人们厌恶清朝。孙殿英就用军事演习来掩盖盗掘清皇陵,这一事件导致了清陵的破坏。 因此,由于孙殿英开了开了先例,加上人们痛恨清朝,许多盗墓者也蜂拥而至,而明十三陵却逃过一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