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像馆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明星蜡像馆,像这样介绍明朝历史,把明朝皇帝介绍的这么仔细的蜡像馆估计全国应该只有北京这一个吧。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明皇宫蜡像馆去了解“明朝的那些事儿”吧。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扫平群雄,于公元年在南京称帝,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公元年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煤山,其统治时间长达年,先后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但是只有13位皇帝葬在皇陵,所以也称为明十三陵。场馆内有二十六个场景,记录了明朝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每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
这是明皇宫蜡像馆大门的一角,上面写着“明皇朝那点事儿”。
走进大厅,就是一尊明太祖朱元璋的雕像,雕像下方介绍的是朱元璋的生平,明太祖朱元璋(—),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取名朱重八,出生于濠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右手边就是检票口了,我是夏天去的,进去之后里面空调十足,还比较凉快。
濠梁投军: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不久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勇敢,郭子兴把义女马氏嫁给他为妻,成为这支农民军的首领。图中和尚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的6年期间,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当时朱元璋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但是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翦灭群雄:年7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朱元璋取得了剪灭群雄关键之役的胜利,图为陈友谅中箭而亡的情景。
定鼎金陵:年,朱元璋在杀死陈友谅,歼灭张士诚,消灭方国珍之后,于南京奉天殿举行登机大典,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他的墓在明孝陵,即现在的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
重典治国:朱元璋得天下后,为了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大明律》《大诰》为基础,重典治国,为防止臣下揽权结党,株杀功臣,大臣胡惟庸就是典型的案例,图为明太祖亲审大将军蓝玉案的情景。
削藩激变:明太祖自年开始将儿子分封各地领兵为王,其中四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朱元璋死后,把帝位传给死去的太子之子皇长孙朱允炆,年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即明惠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密谋削藩,自年6月起,灭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图中这位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旁边两位就是建文朝著名的两位大臣齐泰和黄子澄,他们正在商量削藩的计划,只可惜被门外的朱棣派来的小太监给偷听了去。
靖难夺权:公元年6月,燕王朱棣举兵对抗明惠帝的削藩,明惠帝优柔寡断,偏听谗言,致使明军战败。年8月,燕军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献城投降。朱棣入城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数万人,明惠帝在一场宫廷大火中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基为帝,即明成祖,是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死后葬在明十三陵,也就是明十三陵之长陵。
永乐盛世: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期间锐意进取,政绩辉煌,他建立内阁,迁都北京,五次北征,驱逐蒙古势力,设奴儿干都司和哈密卫,巩固西北和东北边防,对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修篡的《永乐大典》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伟业。派郑和七出使西洋,显示了强盛的国力,图为明成祖接受郑和所率外国使节和所俘锡兰王朝拜的情景。
迁都北京:明朝主要外患是退居漠北的蒙古诸部,国都南京距北疆太远,不利于维护帝国统一,明成祖以北平起兵夺权,于年改元永乐,作出迁都北平的决定,更北平名为北京,年开始修建北京城,历时13年,年完工,基本是对元大都的扩建和改造。在漕运畅通后,于年在天坛祭拜天地,举行迁都大典,北京城从此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图为明成祖审视故宫角楼模型。
仁孝天子:明成祖长子朱高炽在靖难之役时留守北平,以1万人抵挡李景隆50万人的进攻,年当上皇太子,以体恤民情著称,年登基为帝,即明仁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制订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年改元洪熙,当年7月病逝,葬明十三陵之孝陵。这里展示的是他途经山东,见灾民以草食充饥,责令地方官开仓赈济的情景。
高煦之判:明宣宗朱瞻,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是明仁宗的长子,年接替病逝的明仁宗为帝,年号宣德。执政期间镇压内部反叛,安边持重,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中的景陵,这里展示的是明宣宗审视反叛的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力达,将扣他的斤重的铜缸顶起,明宣宗惊骇不已,下令以炭火杀朱高煦于缸内。
土木之变:公元年秋,瓦刺首领攻入山西大同,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受宦官王振操纵,不顾大臣反对,率50万大军亲征,至大同后动摇,在土木堡被瓦刺军追杀做了俘虏,明军溃败,辎重,宫嫔全为瓦剌所有,诸多大臣被害,图为兵败场景。
保卫北京:年10月,瓦刺军俘获明英宗后率大军进攻北京,兵部侍郎谦力主抗敌,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皇帝,即明代宗,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以示明朝丧君有君,坚决抵抗,双方激战五天,瓦刺军损失惨重,只好撤退,图为明代宗与于谦登城督战的场景。
南宫复辟:年10月明英宗被瓦剌放回北京,以太上皇的身份入住南宫,但他仍想夺回皇位,便与石亨、徐有贞等亲信暗中勾结,等待时机。年2月,明代宗病危,石亨、张等用大木撞开南宫宫门,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黄袍加身,再次入朝堂。他杀害于谦,废明代宗为郕王,废除明代宗所建寿陵,以亲王规格葬于西山。他自己做了8年皇帝,年病逝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中的裕陵。
纪妃藏儿: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的第八代皇帝,所宠万贵妃刻毒,宫中凡有人怀孕皆强逼堕胎,纪妃本是从广西抢过来的蛮女,在宫中管理图书,与明宪宗偶遇成欢,纪妃怀孕后骗过万贵妃,孩子出生后由太监张敏密藏哺养,张敏于年向宪宗奏明此事,图为宪宗赴西门内认这6年未见面的儿子。后来纪妃,张敏遇害,皇子朱祐樘继位后,封母为后,与明宪宗一起葬于北京十三陵之茂陵。
弘治中兴:纪妃的儿子,即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因幼年坎坷,亲见母亲纪妃一生之不幸,继位后,有一系列勤政爱民的表现,多次减免受灾百姓赋税,主张节俭,奖励发展生产,使明帝国经济在其任内有所发展和恢复,史称“弘治中兴”,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制君王,图为他亲临先农坛耕田的情景。于年去世,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泰陵。
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继位时年仅16岁,年号正德,由于自幼娇生惯养,做了皇帝也任性玩耍。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宁王相继造反。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后于第二年三月十四日死于豹房。葬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海瑞罢官: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执政45年,后期任用奸臣严嵩,迷信道教,20余年不见朝臣,政治腐败,外患严重,引用民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图为海瑞冒死上疏,明世宗见疏大怒,将海瑞下狱。明世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俺答封贡:明穆宗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执政时,蒙古俺答汗内部发生矛盾,其孙子愤而投奔明朝,俺答汗以为明朝会杀其孙子以泄蒙古多次入侵之恨,不料其孙子得到厚待,十分感动,放弃侵扰。明穆宗此举巩固了边防,为其执政6年最成功的措施。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昭陵。这里展示的是明穆宗招待把汉那吉的场景。
居正改革:明神宗,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继位时年仅10岁,政事由张居正处理,张居正力主改革,澄清吏治,清查田产,改革税法,治理河患,稳定与蒙古的关系等,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张居正死后,顽固派反扑,十年改革成果付诸东流。图为神宗和张居正视查运河漕运的情景。
木匠治国:明熹宗,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年号天启,因对木工入迷,给太监魏忠贤可乘之机,他总是乘皇帝做木工时呈内阁文件请皇帝批复,熹宗往往交魏忠贤自行处理,魏忠贤权倾天下,祸国殃民,明王朝由此走到崩溃的边缘。明熹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德陵,魏忠贤在明毅宗继位之后流放安徽凤阳自杀。
东林奇冤:东林党是明朝后期江南人士政治集团。万历年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在东林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到部分士人支持,称“东林党”,他们支持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与魏忠贤宦官党相对立,年遭到魏忠贤迫害,东林书院也被查禁。这一冤案直到年明毅宗执政惩治魏忠贤才停止。
松锦之溃:明毅宗,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继位时,农民起义已经爆发,清军逼近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明毅宗派洪承畴救援,被困于松山城,因粮尽援绝,副将叛变,引清兵破城而入,洪承畴被俘,祖大寿举锦州降清,至此明尽失辽东之地,清兵即将入关。
饮恨煤山:崇祯皇帝以恭俭勤政著称,以致作为丢掉大明江山的末代之君仍为史学家同情。他执政后扫除魏忠贤阉党,奋力维持即将崩溃的明王朝,李自成攻入北京,他只好自缢煤山,在衣襟上手书:“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思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