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明君
一、秦始皇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前年-前年),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千古一帝”。他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其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二、汉武帝
刘彻(汉武帝,公元前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年-前87年在位)。他十六岁即位,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公元前87年驾崩,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三、汉光武帝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生于陈留郡济阳宫,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位32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公元8年,王莽篡立新朝,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公元25年即位,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励精图治,开创“光武中兴”时代。公元57年驾崩,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四、隋文帝
杨坚(隋文帝,年7月21日-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皇帝(年-年在位)。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灭陈后结束分裂,统一了中国。在位期间他实行五省六部制,减轻赋税,推行均田制,对各族采取招安与军事防御并行策略,开创了“开皇之治”。年,他在仁寿宫去世,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五、唐太宗
李世民(年1月28日-年7月10日),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为“天可汗”。李世民聪明果断善于用兵,为唐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登基后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贞观二十三年(年7月10日)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五大昏君
一、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年6月12日-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后重用主和派的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主战派大臣。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
二、宋徽宗
赵佶(宋徽宗,年6月7日-年6月4日),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神宗第十一子,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但赵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天赋非凡,独创“瘦金体”书法,《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等都是传世名作。靖康之变后赵佶被俘北上,年死于五国城,庙号徽宗。
三、明思宗
朱由检(明思宗,年2月6日-年4月25日),出生于北京,明光宗第五子,母为孝纯皇后刘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后葬于明十三陵思陵(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四、明英宗
朱祁镇(明英宗,年11月29日-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前后在位22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他9岁即位,但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后在年复位。于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裕陵。
五、帝辛
帝辛(辛、纣,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商纣王。他在位期间,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后期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以上便是小编今天写的内容,若有失误之处,还请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