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河网
大河网讯凭借《风雪定陵》,走上“考古文学”之路;一部《南渡北归》,让他持续火了十年……7月30日下午,作家岳南携新书《岳南大中华史》现身郑州,与文学评论家单占生、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畅聊“考古发现与历史叙事的对比见证”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延续”。
此前,在俞敏洪与网红主播董宇辉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套《岳南大中华史》5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岳南大中华史》新书分享会现场
《南渡北归》《岳南大中华史》两本书区别在哪儿?
畅销11年,《南渡北归》累计销量超万册。“《南渡北归》是创作《岳南大中华史》的产物”。
岳南在专访中提到,年在四川李庄考察三星堆遗址时,发现当时的考古专家的老师们有傅斯年、董作宾甚至还有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经岳南了解,抗日战争期间这个群体在四川宜宾待了六年,直到抗战胜利才离开。岳南说,“这六年对于做学问是最难的时间,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学问?”在经过多方访问之后,岳南决定写一本书来表彰这个群体在抗战中为国家民族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献身与牺牲精神。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南渡北归》重在写人。
而《岳南大中华史》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入文学之中,为读者在古今交织与中外错综的叙事宏构里,通过“北京人”头骨、仰韶彩陶、殷墟甲骨文、三星堆等12场考古大发现,重现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用岳南的话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多幕剧,每一幕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或文明,当然也有故事。自人类的起源猿人起,经智人——人——创造文化的人——创造文明的人——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这样一路下来,用发现发掘的遗址遗物或帝王陵寝连成一条线,就是大中华的历史。
在岳南笔下还原的历史中,“汉代的辛追夫人爱吃甜瓜、螺蛳”、“万历皇帝朱翊钧与贵妃郑氏一见钟情”、“古代工匠利用重力与几何关系设计出‘自来石’制造‘密室假象’”等等不为多数人知的故事浮出水面。
这种新颖又带着人情味的写法,将枯燥晦涩的文献史料与惊险神秘的考古故事相结合,使这部田野考古题材作品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
分享会上小朋友正在阅读《岳南大中华史》
三十年笔耕不辍,用文字抢救史实
海汇港尚书房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从商丘等其他地方跨城“追星”的读者。岳南与他们分享了本书写作过程中的困惑与不易,带领现场听众重返考古第一现场,感受中华文明的厚度与历史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此书写作过程历时三十多年,为搜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岳南走遍大江南北亲自寻访考古现场,访问多位参与考古发掘的当事人。非考古专业出身的他遇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就请教行业专家,三十年间的采访手记达百万字。
如今,岳南写作时的采访对象当中,有80%的人年事已高带着当年的故事离世了,“如果我不把这本书写出来,很多考古故事就随着考古人的去世而消失了。”因此,他坚持写作三十多年,用文学的方式抢救了一部分珍贵的资料、信息,这才有了《岳南大中华史》与读者见面的机会。
在谈及《岳南大中华史》中十二篇最想推荐哪一篇时,“这十二篇就像是自己的六个‘儿子’,六个‘女儿’,难以割舍。如果说真的要推荐的话,那就是‘明十三陵’‘兵马俑’,以及‘三星堆’”。
岳南分享新书创作历程
考古热与文化自信
7月10日,岳南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与俞敏洪、网红主播董宇辉一起畅聊新书,五分钟,《岳南大中华史》卖了本,“还没开始卖,书就没了,仓库书也卖没了”。
谈及此次直播,岳南赞叹网络和平台的力量对考古的影响之大:“网络使得更多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