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墓有多恐怖?
朱元璋墓葬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明孝陵内陪葬的金银珠宝无数,但却没有一个盗墓贼敢盗,甚至就连康熙和乾隆都极为推崇,到了都得拜一拜。
那么,朱元璋的陵墓究竟藏有什么玄机?
关于明孝陵的民间传说数不胜数。
据说朱元璋对自己死后的长眠地极为重视,在世的时候就找来了当时最好的风水大师,跟皇宫中的一众大臣,亲自去现场勘查风水宝地。
这风水大师擅长寻龙点穴,根据山川走势找到了最佳陵墓选址,才保证了朱元璋陵墓历经多年都没人敢盗。
比较离谱的传说是,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本身就是一个摸金校尉,对墓穴有很深的了解,就是因为积累的经验多了,所以在为自己设计陵墓的时候,不管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址上都十分考究。
这种传说还不算最离谱的,更离谱的说法是朱元璋在下葬的时候,来了个移花接木,明孝陵里,埋葬着的根本就不是朱元璋。
民间对朱元璋陵墓的各种传说,让明孝陵自古以来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直到年考古专家对明孝陵,重新进行了考察,才揭开它上百年来没人敢盗的秘密。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
考古专家发现,朱元璋墓跟其他的墓葬结构都不一样,虽然还保留了过去了墓葬形式,但是在选址和构造上,却是别具一格,里面也蕴藏着他的创新之举。
那些民间传说其中有些地方还是可信的,朱元璋在选址和构造上确实费了一番功夫。
明孝陵依山傍水,在风水学中也是一块儿风水宝地,它所在的独龙阜就是原本就是一座石头山。
而且在建造地下宫殿的时候,朱元璋采用了横向凿空山体,从内部掏空的方法,这是跟以往陵墓从顶上往下挖,建好之后再封上,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横着开挖的方式非常费力,更何况整个明孝陵占地面积达到了多平方米,是定陵面积的数倍不止。
当年建造这一项浩大的工程,动用了10万军工,建造了25年才完成。
这座陵墓采用了“依山为陵”的旧制,又对方坟为圜丘进行了创新,新旧结合使得陵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高境界。
作为明清时期的第一皇陵,他对以后几百年以来的陵墓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所以明孝陵也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也正是因为整个皇陵用横向开凿山体的方式,建在石头山上,所以盗墓贼通过从顶上,凿盗洞深入墓穴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炸药炸开,但是这对于来无影去无踪的盗墓贼来说,是暴露身份的危险方法,单凭这一点就劝退了盗墓贼。
就算有胆大妄为的盗墓贼真的炸开了,也不一定能顺利到达主墓室,甚至就连墓道都不一定能找到。
明孝陵的墓道设计并不是处于正中间的位置,而是稍微偏移了,这种反常设计就增加了盗墓的难度,而且内部弯弯曲曲的墓道也是寻找主墓室的一大障碍。
另外考古学家还在明孝陵宝顶的封土堆下,发现了一层厚厚的鹅卵石。
这些不起眼的鹅卵石也是一种防盗措施。
在宝顶的封土上铺上鹅卵石,不仅有利于雨水的排放,还能在盗墓贼开挖盗洞的时候,迅速把盗洞填满。
这种防盗方式类似于流沙防盗,在设计上极为巧妙。
除了陵墓内的构造特别,没有盗墓贼敢去明孝陵的原因还有外在因素。
为何康熙和乾隆要对朱元璋墓三叩九拜?为了保护明孝陵的安全,明朝皇室派遣了一支多人的军队日夜守护,就算有盗墓贼胆大包天,想要去盗掘皇陵,光是看守陵墓的守卫,就能让那些盗墓贼有去无回。
另外,每年明朝皇帝还会频繁地举行祭祖活动。
一年之中在明孝陵固定祭祀大典就有3次,其他时间还有5次小型祭祀活动。
在古代祭祖仪式非同寻常,每次都是兴师动众,为了保护参加祭祀活动的王公贵族,明孝陵更是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钻空子。
再说了要盗掘陵墓,需要用到炸药,就算有人趁守备空虚钻进去了,但是炸药脑出来的动静,也会惊动守卫,盗墓贼在那时候也是插翅难逃。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明朝覆灭以后,就不存在守卫明孝陵的军队了,为何还是没有盗墓贼敢去?
虽然明朝被清朝取而代之了,但是明朝对朱元璋的明孝陵依旧很重视。
不仅没有对其进行破坏,还沿袭了明朝的习惯,派遣军队驻守在皇陵,继续保护工作。
清朝皇帝这样做,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安抚当时的汉人,让全天下的老百姓认同自己的统治和地位。
所以在对明孝陵的保护上,清朝的皇帝格外的上心,善待前朝开国皇帝的陵墓,既能彰显大度,也能让那些栋梁之材心甘情愿地归顺服从清王朝的统治。
后来到了康熙皇帝,还亲自去过明孝陵,进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足以见得明孝陵的地位非同一般,乾隆皇帝同样也去明孝陵祭拜过。
清朝当时对明孝陵的守备,不亚于明朝时期,负责看守皇陵的守卫规模也是空前盛大。
虽然后来到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时期,对南京城的文物古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但是他也没敢去打明孝陵的注意。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四起,武器装备和各种炸药已经很先进了,为何还是没人敢打明孝陵的主意呢?
朱元璋墓至今多年,为何无人敢盗?朱元璋的明孝陵多年来都没人敢盗,这是为何?
这就要说到朱元璋未卜先知,在选址上的高明之处了。
虽然在明清两个朝代,朱元璋的明孝陵有重兵把守,没人敢去,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军阀也蠢蠢欲动。
就算是明孝陵修建得再坚固,也抵不过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握有重兵和炸药的军阀,结果军阀终究没有动手。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是民国时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了,居住在这里的人群比较密集,无论哪里都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同时南京城除了人多,同时还驻扎着很多军队。
虽然明孝陵没有位于市中心,但是它距离市中心很近,就算是有人敢打明孝陵的主意,也一定会闹出很大的动静,并且还会遭到抵制和打击。
那时候,清朝覆灭以后,孙中山也去明孝陵祭奠过,所以在民国时期,明孝陵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以及修建的坚固牢靠,还是非常安全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明孝陵的保护工作做得也很到位,明朝的十三陵也都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不过唯一遗憾的是,在九十年代,郭沫若提议发掘万历皇帝的定陵,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不到位,对文物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国家损失严重。
万历皇帝时期的保存下来的文物,基本都被破坏掉了,这也导致了那段历史的文化空白。
后来国家禁止对皇陵的开发工作,同时对明孝陵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国家的保护下和各种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明孝陵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虽然明孝陵外部的建筑有些损毁,但是内部构造依旧完整如初。
考古专家当初勘测明孝陵就用了6年的时间,为的就是在极大程度上保护文物古迹。
这座饱经多年风霜的明孝陵,也出现了墙体局部坍塌,墙面剥落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形成了巨大裂缝。
南京文物保护部门发现了这一严重情况,投入了多万元对明孝陵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在年明孝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到了年又是第一批被列为5A景区的旅游景点。
如今明孝陵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地位,非同一般,更没有人敢打它的主意了。
明孝陵从明朝能够保存至今,除了它本身的构造特殊坚固之外,还有历史上的巧合因素。
在明清朝有人保护,在民国时期,又恰巧处于重要的繁华都市南京城里。
而且历史上出现大大小小的起义也不少,巧合的是都没有殃及南京。
这些因素都使得明孝陵完整地保存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