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明朝在北京总共有十四位皇帝,为何景泰帝朱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2
中科公益爱心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5.html

前言: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正如景区名字所示,十三陵里一共埋葬着十三位明朝皇帝,分别是:

成祖朱棣长陵、仁宗朱高炽献陵、宣宗朱瞻基景陵、英宗朱祁镇裕陵、宪宗朱见深茂陵、孝宗朱祐樘泰陵、武宗朱厚照康陵、世宗朱厚熜永陵、穆宗朱载坖昭陵、神宗朱翊钧定陵、光宗朱常洛庆陵、熹宗朱由校德陵,以及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思陵。

实际上在定都北京期间,明朝前后一共出现了14位皇帝。其中主持领导了“北京保卫战”,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保卫了大明社稷宗庙的代宗朱祁钰,为何却没有葬入天寿山?

说起来朱祁钰真算得上是明朝最为悲情的皇帝,他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朝,自己却不能受到上天的眷顾。唯一的儿子不幸早夭,自己也在病重期间被哥哥朱祁镇通过政变的方式赶下皇位。而在一片悲凄中过世之后,不但被赐以恶谥,更是仅以亲王礼安葬。

明英宗剧照

从天而降的皇帝宝座

正统十四年(公元年)八月十六日,正在北京“居守”的郕王朱祁钰接到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消息:自己的大哥、当今天子朱祁镇率领的大军,在距离京城并不遥远的土木堡被瓦剌人给包了饺子。据逃回来的残兵败将传出的消息,扈从的文武百官,包括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在内都已全部殉国。至于皇帝本人,据说已经落入了瓦剌人的手中。

当时京城内“羸马疲卒不满十万”,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南迁”至留都南京的呼声甚嚣尘上。此时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坚定地表示:“欲迁者可斩!”,明廷这才统一了思想,决心坚守京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皇帝不在京城,按理说负责“居守”的郕王朱祁钰就是一把手。但是根据朱祁镇离京之前定下的规矩,郕王只是顶个空名而已,一点实际权力也没有。

在京在外凡有紧关重事,差人赍本赴行在奏请。其余常事奏本,该科编收。候车驾回日,通类奏请发落。—《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

这一套平时还行,非常时期自然会有问题。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孙氏命郕王“暂总百官理事”,变相地赋予了他监国的权力。从孙太后的本心来说,自然是希望亲儿子朱祁镇能重新回来做皇帝。如果这个愿意达不成,那么退一步,皇位也必须由自己的亲孙子来继承。至于朱祁钰,那可是自己情敌吴贤妃的儿子,必须绝了他对大统的觊觎之心。八月二十二日,孙太后下诏册立朱祁镇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郕王辅政。此时的朱见深不过三岁,立他做太子就是为了保证帝系不发生转移。

郕王朱祁钰剧照

然而英宗成年之后为了打压相权,重用太监王振平衡朝堂,早已引起了文官集团的不满。趁着这次皇帝蒙尘,王太监生死不明(当时还有传言王振逃去了瓦剌),如此大好的反攻倒算机会怎可放过?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亲临午门左门听政,一场骇人听闻的腥风血雨正在等待着他。

以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为首,文官们要求将王振灭族。然而对于郕王来说,眼下形势未明,皇兄和王振能否王者归来,谁心里也没底。若是处理了王家,那就彻底站到了皇兄的对立面,日后一点转圜余地都不会有。因此朱祁钰以“朝廷自有处置”为借口打算退朝,并且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唱逐百官”。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文官们如何能放过这个彻底扳倒皇帝和王太监的机会?大家伙一拥而上,直接将马顺当场打死,最终逼迫郕王同意将王振的侄子王山即刻凌迟处死。不审而诛,连基本的程序正义都顾不得了,文官们争权夺利的嘴脸实在是可怕。如果后世史官秉笔直书的话,这就是一场逼宫。

王起,入令太监金英问所欲言。咸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寘诸法。”遂于门隙中出二人,又捶死之。寻执王山至,众相戒勿捶死,使伏法。遂縳山赴都市凌迟处死。—《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八月二十八日,镇守大同的广宁伯刘安匆匆赶回京师,带回来朱祁镇的口谕,意思是瓦剌太师也先表态愿意送他回京。八月二十九日,惊慌失措的文武百官再度向孙太后逼宫,要求立郕王为帝。面对如此局面,孙太后只能同意。但是朱祁钰很清楚,这是百官把他架在火上烤,他可不愿意现在这个时候去做大明皇帝。但是当兵部尚书于谦也出来表态之后(对你没看错,于谦已经从侍郎升任尚书),朱祁钰无可奈何,只能同意。九月初六日,郕王即皇帝位,尊瓦剌留学生朱祁镇为太上皇帝。

王厉声曰:“皇太子在,卿等敢乱法邪?”群臣止不敢言,已而复请曰:“皇太后有命,殿下岂可固违?”兵部尚书于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愿殿下弘济艰难,以安宗社,以慰人心。”言益恳切,王始受命。—《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孙太后剧照

朱祁钰登基之后任用于谦、石亨等人整顿军务,明军在十月的北京保卫战中大获全胜,一举打消了瓦剌人企图攻占大明京师的念头。此战过后,新皇帝的威望达到顶点。当年年底,朱祁钰将嫡母孙太后升级为上圣皇太后,尊自己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又正式册封郕王妃汪氏为皇后(对你没看错,之前的几个月汪氏一直都还是王妃),随即改明年年号为景泰。

景泰元年(公元年)八月,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被放回京师,随即住进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开始了其长达七年的软禁生涯。景泰三年(公元年),朱祁钰更是成功地把皇太子由侄子朱见深,换成了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种种迹象表明,景泰帝已经掌控了朝局,那他最后为何结局如此凄凉呢?

突然失去的皇帝宝座

景泰八年(公元年)正月十七日,因病连续三天没有上朝的景泰帝,突然听到从皇宫奉天殿方向传来了召集百官上朝的钟声。朱祁钰非常震惊,向身边太监问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担心:“是于谦造反了吗?”得知是大哥朱祁镇从南宫发动政变之后,景泰帝反而卸下了所有的防备,说了一句“哥哥做好”,就此默认了太上皇帝复辟这个事实。

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复辟录》

此时的景泰帝,说实话已经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太上皇帝复辟,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因为他的独生子、皇太子朱见济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他本人努力了多年,却再也生不出一个儿子。一个无嗣的皇帝,又如何守得住他的江山呢?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剧照

第二次登基的英宗朱祁镇,政治智慧比之前成熟了许多。他没有第一时间废去弟弟的皇帝尊号,而是把他继续安排在皇宫西内中休养,同时着手剪除其在朝中的势力。随着于谦、王文等被杀,陈循、江渊、俞士悦、项文曜等被流放充军,支持朱祁镇的势力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二月初一日,上圣皇太后孙氏出面,废朱祁钰仍为郕王,大明结束了为期近半个月的二帝并尊的局面。

惟天道福善而祸淫,吾当体天以行罚。人心好善而恶恶,吾当顺人以正名。虽母子之至情,于大义而难宥。其废景泰僭子祁钰仍为郕王,如汉昌邑王故事。已令群臣送归西内,俾知安养。于戏!天下乃祖宗之所开创,天位乃列圣之所相传。天位既复,人心乃安。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五》

二月初六日,朱祁钰生母皇太后吴氏复号宣庙贤妃。怀献太子朱见济降封为怀献世子,其生母肃孝皇后杭氏的封号则被革去。当年因为反对改易太子而被废黜的皇后汪氏,被复封为郕王妃。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在西内悲凉去世,也有野史认为他是被英宗派人勒死。

在南宫之中的七年时间,让朱祁镇对朱祁钰这个弟弟的仇恨值达到了顶点。即使他死了,也不能得到原谅。最终英宗下旨以亲王礼将其安葬于北京西山,还赐了一个“戾”的恶谥,称其为郕戾王。

寿陵旧址

其实当初肃孝皇后去世之时,朱祁钰曾经在天寿山为皇后,也是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寝,名为寿陵。这座陵寝由工部右侍郎赵荣负责督工营建,景泰七年(公元年)二月开工,五月落成,六月入葬肃孝皇后。现在问题来了,连正主都没能入住,天寿山的这座寿陵该怎么处理呢?身为皇帝,让朱祁镇亲口说出把寿陵毁掉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跌份。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四月,英宗的亲叔父襄王朱瞻墡奉旨入京见驾,朱祁镇算是找到背锅侠了。

襄王素来被称为“贤王”,此前多次和皇位产生联系。当初于谦,使用的罪名就是他们企图迎立襄王。因此朱瞻墡这次来北京,必然是要做一些让侄子满意的事情。当襄王在谒祭宣宗景陵之后,给大侄子递了一个枕头。他表示自己从天寿山回来,发现景陵明楼尚未修建,而寿陵的明楼规制竟然与长陵、献陵相等,实在是僭越之至。陛下可以忍,臣不能忍,请陛下务必将其毁去。

其郕王祁钰承皇上寄托之权,而乃乘危篡位。改易储君,背恩乱伦。荒淫无度,几危社稷,岂特昌邑之比乎?幸遇皇上豁达大度,宽仁厚德。友爱之笃,待之如初。又存其所葬杭氏僣拟之迹而不废。虽圣德之可容,奈礼律之难恕。伏望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八》

这当然是叔侄二人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朱祁镇立刻让寿陵的修建者赵荣再去亲手将自己的作品毁掉。至于已经葬入寿陵的杭皇后梓宫及尸骨如何处置,史书未载,至少肯定不会运到西山与朱祁钰合葬。而遭损毁之后的寿陵就此荒芜,此后一直被称为“景泰洼”,到明朝末年被用作了光宗庆陵的用地。

结语:由于生前只是郕王,景泰帝朱祁钰死后自然是没有资格葬入天寿山帝陵。虽然朱见深在做了皇帝之后以德报怨,恢复了叔父的皇帝身份,还给他上了一个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但由于没有庙号,依然算不得一个正经的皇帝。

景泰陵

恢复帝号之后,朱祁钰在西山的墓园得到了一定的扩建修缮,被称为景泰陵。但陵宫建筑仍按王陵的级别覆以绿瓦,实际上仍是王陵。嘉靖十五年(公元年),明世宗朱厚熜陪着生母蒋太后一起拜祭了景泰陵之后,认为其规制不符合帝陵标准,下旨予以重新修改。所有绿瓦全部改成黄瓦,原本位置不对的碑亭也进行了重建,这样一来朱祁钰的陵寝终于看上去勉强像一座帝陵。

甲子,建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碑亭。—《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三》

崇祯帝殉国之后,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此时的局势危如累卵,比起两百年前的北京保卫战更为严峻。为了凝聚江南军民抵抗义军的士气,弘光帝下旨追尊朱祁钰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当然这位代宗皇帝的神主牌位有没有被放进南京太庙,由于史料缺乏,那就不得而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