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
北京作为几朝国都,很多朝代的皇帝陵墓也都在这里。明十三陵如今是北京的重要景点,每年都能吸引很多游客。但是明朝自年至年共年的历史里,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却只有“明十三陵?难道是盗墓贼给破坏了?
其实不是,明十三陵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和明思宗的思陵。十三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皇陵,那么还有哪三位皇帝死后没葬在北京十三陵?
一、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草根出身的他,到后来逆袭成为皇帝,过人之处自然是无需多言。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在位之时并没有迁都北京,所以驾崩之后也自然而然的葬到了南京,是为明孝陵。直到今天,明孝陵也吸引众多游客每年来参观。
二、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朱允炆年号建文皇帝,是朱元璋的长孙,在位时间并不长。不过建文帝革除了许多朱元璋晚年的恶政、弊政,赦免了很多被冤枉入狱的大臣。但是当时国内各藩王实力过于强大,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建文帝开始下令削藩。此后朱元璋第四子,也就是明成祖朱棣,举兵造反。最终以弱势兵力攻克南京城,推翻朱允炆,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而建文帝朱允炆在破城当天的大火中不见了踪影,成为千古之谜。虽然朱棣攻克南京,但是还是对朱允炆不放心,生怕朱允炆东山再起,夺回帝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朱棣也改年号为永乐,帝位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稳。正史记载里,建文帝一去无踪影,自然也就不用葬在帝陵之中。不过以朱棣的脾气,就算是建文帝找到了,他也不会以皇帝之礼安葬他。
三、景泰帝朱祁玉
公元年,大明王朝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受亲信太监的怂恿,与进犯大明的瓦剌大军交战,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打的满地找牙,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玉不光皇帝被俘,精锐军队全军覆没,瓦剌大军更是越战越勇,一鼓作气打到北京城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玉在大臣们的拥护之下继承帝位,年号景泰,朱祁玉称明代宗。朱祁玉继位之后任命于谦为大军统帅,组织起了北京保卫战。而于谦也是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王朝于水深火热之中。
待到瓦剌大军败退之后,国家局势也就随即安定了下来。景泰帝朱祁玉的皇位坐的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毕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那种滋味,是非常舒服的。不过这时候有大臣提出要迎回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那朱祁玉可是相当不赞同,我哥哥回来了我干啥?我打退的瓦剌,我还把皇位还给他吗?
朱祁镇但是迫于朝堂之上的压力,最终还是迎回了明英宗朱祁镇,但是朱祁镇回来就发现,这个京城早就充满了杀机。景泰帝朱祁玉对朱祁镇十分警惕,于是把他软禁于南宫。
待到几年之后,景泰帝朱祁玉病危,已经不能上朝听政。于谦及一帮大臣意欲立景泰帝的哥哥朱祁镇的长子为太子,但还有一帮大臣意欲撺掇明英宗复辟。于是一天早上,后一帮大臣们带兵把明英宗救了出来,然后打进紫禁城奉天殿,明英宗朱祁镇宣布重新登位。
刚又当上皇帝的朱祁镇,把自己快要死去的弟弟朱祁玉降为郕王,并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以后朱祁玉病死。虽然是自己的弟弟,但是朱祁镇还是对这一箭之仇怀恨在心,并不承认景泰帝的帝号。不过为了彰显自己仁德,还是以亲王之礼安葬了弟弟,也就是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身为皇帝,死后却没有没有进入皇陵,景泰帝朱祁玉也是挺悲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