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乾隆皇帝真的有从明十三陵中盗取金丝楠木来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1/25

自清朝以来,流传着一个传说:“乾隆大帝怀着一颗不公正的心,翻修明十三陵的时候把它规模改小了”。乾隆翻修明十三陵时,的确采用了拆大换小的做法。他从明陵中运回了很多多出的材料,把这些材料运回首都供以后的工程所用。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很难说清楚。

民间有“乾隆盗取金丝楠木”的传闻。传闻说乾隆从明十三陵盗取金丝楠木,为的是给自己做棺材。楠木是古代四种名木中的第一名,而金丝楠木是楠木中的极品。它一直被王室使用。它被称为国家木材,主要用作建筑材料。金丝楠木它是黄色的,像金子一样美丽;木头非常坚硬,水的浸泡不会腐烂,蚂蚁不能在上面建筑巢穴。有淡淡的香味,能驱虫;耐腐蚀,埋在地下,数千年也不会不腐烂;摸上去冬暖夏凉;它不容易变形和断裂。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完美的木材。当然,这样完美的木材也有它特性,它生长得非常缓慢。长成有用之才至少需要年以上。金丝楠木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和贵州,数量非常有限,但使用量较大。金丝楠木自身的生长非常缓慢,即使及时种植,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匮乏。这样一个稀缺的物种,金丝楠木自然成为了一个大热门木材,有的时候因为太稀有,不得不找其他木材来代替。

清朝就是处在一个金丝楠木的短缺期。毕竟,老皇室家族一直喜欢搞大型建筑,金丝楠木是木材的首选,这导致了金丝楠木的稀缺性。毕竟,它的成长周期太长。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金丝楠木在乾隆时期是非常稀缺,以致产生乾隆皇帝从明陵中偷金丝楠木来造棺材传闻。这一想法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明朝时,金丝楠木被大量使用,造成金丝楠木短缺期。二是乾隆曾经翻修过明十三陵。

在明代,建造了两座宫殿城市。一个是南京,现在被称为南京紫禁城,由朱元璋建造。朱棣即位成为皇帝后,然后命令人民在北京建造宫城,即现在的紫禁城。它的形状是按照南京故宫的比例来建造的,其规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所使用的材料量也耗费了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仅紫禁城的许多地方要使用到金丝楠木,明十三陵业是大规模地使用到金丝楠木。也就是说,金丝楠木的使用在明代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那么乾隆皇帝真的因为金丝楠木的稀缺而偷了木头?乾隆皇帝于年修复了明十三陵。当年乾隆皇帝参观明陵,发现明陵地表上的许多建筑遭到破坏。他动了恻隐之心。他向世界展示他的大爱慈悲之心;他同频感受到了,他也是一位皇帝,看到前皇帝的陵墓遭到破坏,自然想到了自己的陵墓,于是下令修复明十三陵。当然,这样的维修不可能大规模和花费昂贵的代价。它只是古代王朝的陵墓,没有必要为此费财费力。在翻修的过程中,不清楚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乾隆要求采用“改小规模”的方式来翻修。这样一来,虽然花费了一些白银,但也多出来了许多材料,其中包括金丝楠木。

据不完全统计,有块大大小小的楠木被运出了修缮场,还有许多小件的楠木,当然还有许多石头和砖块。这些多出来的额外的材料被运回首都。很多人猜测,在“由大变小的拆迁”中,乾隆用了很多朱棣的金丝楠木来建造自己的棺材。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乾隆做得很好,他修缮了明朝的陵墓,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将大量的金丝楠木据为己用。

乾隆的陵墓清裕陵,始建于年,年竣工。花了九年时间,花了几百万银子。裕陵关于金丝楠木的记载如下:“所有金丝楠木都来自广东、四川、湖广和福建。”虽然金丝楠木是珍贵和稀少的,但应该也采伐了不少。这些金丝楠木用于裕陵建造。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乾隆不会为自己建造金丝楠木棺材吗?毕竟,棺材对皇帝来说非常重要。他不可能不提前计划好。即使在其他地方不使用金丝楠木,棺材也必须要使用金丝楠木来打造。而且裕陵建成后,到明陵的翻修中间间隔了33年的时间。即使裕陵建成时没有多余金丝楠木来做棺材,那这段时间也足以让乾隆找到金丝楠木。

尽管不是没有皇帝盗取金丝楠木用来建造自己陵墓的先例,但乾隆是一位非常慈悲有骨气的皇帝,又是一位太平盛世的高傲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是不会从别人的陵墓里偷金丝楠木为自己做棺材。国富民强的他,会没办法找到金丝楠木吗?所以说,乾隆确实将明十三陵改小了规模,从里面运出多余材料是事实。但他用这些金丝楠木来建造自己的棺材,这是后人的想像,不会是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