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最硬气的亡国之君崇祯帝12字遗言肝肠寸断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2/11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年4月25日),这是一个令无数历史爱好者肝肠寸断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大明王朝的全国统治在这一天宣告终结。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共十七年,终年三十五岁。

崇祯皇帝是幸运儿,若不是他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死的时候没有子嗣,或者把持朝政的魏忠贤稍微有点心眼,找个年纪小的朱家子孙继承帝位,继续操控一切。这样的话,朱由检也许就做不了皇帝。

崇祯皇帝接手明朝的时候,明朝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他前任皇帝并没有留多少钱财给他,就是抄了魏忠贤的家,还是没用,因为根本就没有多少钱。可以说崇祯非常穷。

崇祯时期,恰巧碰上小冰河时期的天灾,赈灾要钱,对外作战要钱,镇压起义也要钱,养那些宗族更要钱。以前魏忠贤在的时候,好歹还能弄点钱。可崇祯上台以后。没有魏忠贤的心狠手辣,也不忍心对老百姓和江南士绅征税。

17年主宰江山,17年风雨飘摇,不是亡国之君的崇祯,怎奈正当亡国之运!崇祯越来越穷,而那些地主贪官却越来越富,最终李自成打上门来,他无兵可御,城上的兵推说没饷,又不肯战。而他却又不好意思弃城而走。

崇祯帝心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作为帝王,崇祯帝宁愿惨死,不愿苟活,于是他赐死了后妃,砍杀了女儿,送走了儿子,然后爬上了煤山(今景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上,年仅34虚岁。

崇祯帝被誉为史上最有骨气的亡国之君,他的殉国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去冠冕,发覆面,衣褴褛,左脚赤裸,右脚穿着一只红鞋,在老槐树上吊了3天才被发现的崇祯帝,死状是惊悚的,但他写在蓝色袍服上的遗言却是饱含温情的——他留下了遗诏:“朕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前来哭皇帝的臣子有,但不多。临而哭者四十余人,临而不哭者三十余人。剩下的满朝文武,都去李闯王那里报道,接受这个前几天还被百官称为贼的人的挑选,准备官复原职了。

但是,没想到李自成这个草头王,根本没想启用前朝的官员,一个个自投罗网的官员,都被拿下,拷掠追赃。像李国贞,魏藻德,陈演等卖身投靠农民军的,基本都被李自成追赃拷打,各个不得好死。可惜这一幕,崇祯再也看不到了。

还好,李自成并不认为崇祯是个坏皇帝,一个昏君。所以,出殡的时候,还给崇祯换上了冲天冠,龙袍,玉带,漆金靴。草草运到十三陵附近,葬在了崇祯早死的田贵妃墓里。

民间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也不差,崇祯是非常勤政的。根据史料记载,朱由检同志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头发,眼角长鱼尾纹,“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他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都是周皇后亲自补,特别令后人动容的,还有他始终牵挂民生疾苦,虽说形势所迫,不断加税,却还是诚恳写诏书,请求百姓忍一忍苦一苦,态度着实可嘉。

遇到大灾难大事故,更是第一时间出来担责,下了好多次深刻自我批评的罪己诏,还请求老天爷有事降罪自己,千万不要为难百姓。

比起后世很多遇事就扔下北京跑路的帝王,十足硬汉般的担当。

明思宗朱由检,他或许不是一个重造江山的王者,他或许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硬气帝王。他用生命兑现了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他的死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更是一个永恒时代的延续,这个永恒时代叫做“中国精神”!

清廷入主中原后,为了收买人心,决定将田贵妃陵墓改名为思陵,并于年5月开始为思陵进行营建。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下了一道很长的圣谕,对帝王庙入祀帝王的增减做出较大变动。乾隆首先肯定了崇祯皇帝。他认为,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17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所以,乾隆把崇祯的牌位添进去。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评价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可以说,崇祯皇帝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崇祯皇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崇祯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正是崇祯一生的真实写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