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湖北恩施鱼木寨古墓群,民间的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5/19
北京手足癣治疗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鱼木寨的人都相信,人死之后不是去了阴深之地,而是进入快乐之乡,这里的墓葬处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对死亡境界的想象和祖先崇拜的思想,使他们对亡故的长辈格外精心,即使穷尽家财、举债度日,也要修建恢弘富丽的墓葬。

鱼木寨图片来源:

摄影chacha

鱼木寨

鱼木寨,位于恩施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一直以来因“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把关鬼神愁”而出名。寨楼在群山中突兀而起,四面悬崖如削,寨上林木葱茏,远看似一尾巨鱼遨游于云海之中。寨门处用巨石修成的门楼建于清嘉庆四年(年),仅一宽约2米的石板古道可入寨门,奇险非常。

“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把关鬼神愁。”主寨门一关,断绝了进寨的唯一通道,你只有望而却步。当地人称此地为“寨颈”,狭窄险要。站在寨楼放眼远眺,依稀可见寨楼两翼的残墙断壁。

进入鱼木寨内,仿佛误入了时光穿梭之门,穿越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青石的身影无处不在,你脚下踩的是青石路,这里是宁静的、天然的,在这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也没有汽车难闻的尾气,一切与浮躁、快节奏相关的东西通通不见了,房子都是用青石修的,或片石、或石砖,青青的一遍,形成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

寨中有年头的老房子存世已不多,且散于寨中各处,除了连五间,不得不去的,还有一座被称“六吉堂”的老屋,六吉堂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四合院式,院坝中地面皆用规整的块石铺就,堂前有一廊亭高耸,飞檐翘角,而两厢木楼之上也有精细浮雕。

鱼木寨图片来源:

贾先兵

老屋前廊阶壁左右各嵌石刻一条,其上阴刻的是寨中一宝:《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立于条石之前,逐字逐句,细细读来,只觉得其言句句在理。

走至寨外的田埂之上,这里地势低平之处多为层层开垦的梯田;由于寨子处于山间台地之上,周遭视野十分开阔,放眼忘去,远近皆是连绵不绝的起伏山峦,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古墓群

鱼木寨古墓群,特别是那些石制墓碑正是寨中的一奇,被誉为“民间十三陵”。鱼木寨中现存的大型墓群共9座,最早的建成于道光十五年(年),多数建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这些墓群多散布在村庄边,田野边,树丛中,甚至还有建在民宅旁的。

参观的第一座古墓是建成于清同治五年(年)的寨中巨富成永高夫妇的合葬墓,此墓有着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双寿居”,而且墓就建在村中的一片民宅之旁,这是一座足以令人诧异,令人惊叹的古墓。

还未到墓边,路边已然出现了一座雕刻精美的方型石桩。走近幕前,但见墓的四周建有一圈护墙,半人高的前墙上雕花蹲狮,侧墙与后墙则相对较高,墙头有饰垛。墓的左右各开有一进入墓院的侧门,右侧门是一半圆翘角的门顶,外额匾内书“自在堂”,门楣上的浮雕是一组“迎亲图”,或抬桥,或击鼓吹号,形象生动;门内额题是“千秋乐”。

门楣上的浮雕则是“双凤朝阳”,线条细腻流畅,构图新颖,此门上刻有一幅楹联:“龙藏鱼木寨,穴居阳和湾”;隔着前墓院与左门对称的右墓门制式完全一样,门内额题是“万年芳”,其下浮雕凤凰牡丹,外额匾内书“逍遥亭”,匾下浮雕为“荣归图”,其中所刻人物或扬鞭走马,或举旗扬幡,气氛热烈,形态逼真。

后院内的墓前立着一座四柱三间三重楼阁式,饰有龙形飞檐的石牌坊,这座题刻为“窀穸堂”的牌坊竟然仍是一座墓碑,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为富丽堂皇的墓碑了,曾经去过唐、宋、明、清几朝皇陵,那些帝王的墓碑远不及此,堪称是个石雕艺术的精品。

但见:其底层镂空,墓主姓名等文字,掩于雕有缠枝花卉等图案的镂空花窗之后;墓碑的一层飞檐之下则雕刻着忠孝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格外生动;二层飞檐之下则有福禄与哪咤等诸神相守,其中最外侧的牌柱上各刻有两扇半掩的大门,门中各有一位婢女从门中探身向外观望,情趣盎然。

在寨中行走时,经常能看到山野间残存着许多石制墓碑,各个精美绝伦,而一些朝向甚佳的坝场上,也可见大片的铺石遗迹,规模之大,远甚于“双寿居”,向导证实那里原来曾是一座大如山中之城的古墓。

在寨中的一片树林中,孤立着一座四柱三间三重楼阁式的石牌坊,四周并无象“双寿居”一样的墓墙墓院。这座牌坊于柱、枋之上遍布浮雕与镂雕,图案多为奇花异草,凤鸟瑞兽,更有许多戏文人物,真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牌坊中有两处别样的精彩,一是坊中一门,门内两侧壁上各雕有一童子与书生立于案几之上,门内穹顶之上,双狮拱卫之间是一八卦图形;最特别的是牌坊之后,为一立柱,立柱的正面为一如意佛,双手展着一幅书有“一团和气”的卷轴,而立柱的左右面则各书有“寿”与“福”字,待看清柱上“向母阎孺人墓”的字样,才知此柱乃是墓碑,如此形制的墓碑还是头一次见着,实属奇特,这墓就是向梓夫人墓。

离向梓夫人墓不远便是向梓之墓。待至墓前,发现其墓形制更加特别:一座四柱三间三重楼阁式石牌楼前竟然还建有一两柱的抱厦,两者前后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座楼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牌坊顶部不是常见的宝顶形状,而是形如一枚官员的授印,顶端更是形如秦汉时期文官所戴的冠帽,应是为了彰显墓主人官员的身份。

此碑之上一如先前所见过的古墓,通体上下布满龙凤、八卦、博古、戏文等图案的浮雕与字形流畅、对仗工整的楹联。

在向梓墓抱厦顶板上可以发现一个与其妻墓碑上相近的圆形草书“福”字,字径1米,周边阳刻八卦兼博古图案,若仔细分辩可发现这个“福”字仍是由二个凤首龙身交尾的动物组成,其中,凤首张嘴扬冠相对啼鸣,而其下龙身则身形扭转至尾部轻盈交合错乱。这个“福”字粗观似画,细看是字,亦字亦画,可谓构思巧妙。

鱼木寨的人都相信,人死之后不是去了阴深之地,而是进入快乐之乡,这里的墓葬处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对死亡境界的想象和祖先崇拜的思想,使他们对亡故的长辈格外精心,即使穷尽家财、举债度日,也要修建恢弘富丽的墓葬。他们还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死后仍然会保佑和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家居紧靠祖墓使他们倍感安全和吉祥。

—END—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tg

ccf.org.mo

稿酬+赞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