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丨志愿服务主题系列评论一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3/21
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

文评:学雷锋志愿服务沿着正确方向蓬勃发展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心、亲自指导,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把志愿服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志愿者以极大鼓舞和鞭策,为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志愿精神、热心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开创了崭新局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全民踊跃参与、众志同心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志愿精神广为弘扬、深入人心,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人士投身到这一高尚事业中来。截至年底,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9亿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数以亿计的青年志愿者用青春热血报效祖国,35万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和多万巾帼志愿者为千家万户点亮美好生活,文化、文艺、科技、医疗、环保等志愿队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汇聚起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千方百计为百姓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在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现场、美丽中国建设一线挥洒汗水,在一系列国家盛典盛会、重大赛会中展现风采。志愿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担当急难重任、发挥特殊作用的战斗力更加强劲。每当关键时候、紧要关头,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为应对艰险挑战、战胜各类灾害、维护人民利益作出了特殊重要贡献。在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志愿者不惧风险、真诚奉献,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排查治理、综合保障、心理抚慰等服务,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成为扶危解困、温暖心灵的最美逆行者。志愿服务在担当重任中大显身手,展示了我们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成为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最美风景。

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的引领力不断提升。广大志愿者自觉做文明的播种者、传道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育道德情操,影响带动更多人感悟认同主流价值、主流文化,追求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志愿服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理念,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社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世界的充盈、环境秩序的优美、人际关系的和谐。志愿服务作为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良好行为习惯,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提升人的劳动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深刻把握志愿服务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发展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以更主动的作为、更有效的举措,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为团结凝聚亿万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评: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志愿服务大有可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百年华诞,党的生日、人民的节日。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在为民服务中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火热实践中增强紧跟共产党、奋进新时代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运用志愿服务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是近年来推动宣传普及工作更具活力、更接地气的创新举措。要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积极开展新时代宣讲志愿服务,生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讲解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好革命英雄、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的故事,引导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要广泛动员各行各业心怀梦想、信仰坚定的志愿者,走进农村、社区、企业、校园,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宣讲,打造小型化、移动式宣讲阵地,推广“宣讲+服务”“微宣讲”“音乐党课”等宣讲模式。要推动革命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所,结合主题展览、阅读推广、红色剧目演出、红色电影放映等开展志愿宣讲,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光辉历程、巨大变化、伟大成就,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党史学习教育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项要求就是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学雷锋志愿服务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最突出的需求入手、从最困难的群体做起,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精心设计推出服务项目、服务清单,组织更多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要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扶贫济困的同时,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让老百姓感党恩、记党情,一心一意跟党走。

志愿精神内含于党的性质宗旨、群众路线,蕴藏于党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从红军时期义务劳动写进党的政治工作章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领导集体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从60年代全党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我们党一以贯之地要求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注重挖掘党的百年奋斗史所蕴含的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在为民利民行动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力发展党员志愿服务,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动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社区服务,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亮明党员身份、发挥骨干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庆祝建党百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志愿服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志愿服务融入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教育之中,把发展党员志愿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推动思想建设和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

文评:以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处于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是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必须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让文明实践中心进一步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群众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源泉,没有群众的主动投入、广泛参与,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会变成“挂牌子”“空壳子”。必须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以基层群众为主体,激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要畅通渠道、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广泛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服务站点,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便利化、普及化。扩大群众参与,不仅要看量的增长、面的拓宽,更要注重深度参与、持续参与。要通过志愿积分、星级认定、礼遇关爱等措施,采取谈体会、议成效、评典型、学先进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产生浸润其中的体验感、乐在其中的成就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

调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焕发活力,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完善整合联动机制,着力在“统起来”“沉下去”上下功夫。“统起来”,就是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健全志愿服务指导协调机构,发挥志愿服务总队牵头作用,策划好志愿服务各项活动,统筹好各方面、各领域的志愿力量,加强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做到年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沉下去”,就是要把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拥有的志愿服务优质资源直接送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推动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和优势,建立对口联系、定向帮扶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特别是用好理论、文艺两支志愿队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实现有效供给,是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当务之急,也是赢得群众欢迎、让群众满意的根本。必须优化有效供给机制,加大供给力度,提高供给效果,推出更加丰富、更加精准、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服务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就提供什么。要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精准对接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扣准痛点难点问题,加大文化、教育、医疗、助老、法律等领域的供给,加强科学普及、科技咨询、技能培训等,努力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要扩大网络志愿服务供给,联合县级融媒体中心,运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