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
文章类型/历史见闻
字数
,阅读约2分钟
众所周知,孙殿英为报复祖宗三代被杀,于年盗掘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这两座墓葬的失窃几乎没有赢得人们的同情。连人都有报应。怎么回事?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盗,没有同情心,这很正常。毕竟,她直接造成了近代中国无尽的屈辱。
那么,乾隆陵被盗为何不能得到同情呢?说乾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最终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也有一定道理。鲜为人知的是,乾隆为了建陵,盗取了朱棣长陵的木材。这是明迷们无法释怀的。这也是乾隆陵被盗无人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史稿宗本纪物》中有记载:“五十年三月,任子上邢盘山。甲寅,尚义明长陵奠酒。”满清入关后,为了抚慰人心,对明皇陵进行了保护。乾隆到长岭祭拜朱棣。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乾隆此时前去朝拜是别有用心的,趁机查看长岭振恩殿的金丝楠木柱。金丝楠木一般生长在云南,四川等西南偏远山区,极为珍贵。但随着历代伐木的无节制,上等金丝楠木在满清入关后几乎被砍伐殆尽。
虽然乾隆没有说话,但大臣们都知道,皇帝看上了长岭的金丝楠木。这时,汉族大臣搬出《大清律例》,其中有这样一句:“杖一百,流三千里者,开棺寻尸者,绞之。”也就是说,如果盗掘古墓,处罚会更重。
乾隆也知道抢劫不光彩,但他确实需要金丝楠木来建造自己的陵墓。他该怎么办?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官员出现了。“这可不简单,灵活一点,借修明陵之名,‘拆大改小’。”真是个妙计。乾隆非常激动,当即答应。
所谓“拆大改小”方案,就是减少包括两殿在内的明帝陵所有配套建筑的规制。比如七间改为五间,五间改为三间,重檐改为单檐,金丝楠木就这样“多余”了。
乾隆重点考察了朱棣和嘉靖的永陵,这是明十三陵中的佼佼者。在明陵修缮中,“多余”木材被详细记载,“大小楠木件,木墩头件,碎楠木件,小楠木2.57万尺,斑点石件,旧砖万件等。”。
这些多余的材料被运到京师,最终用于乾隆御陵的修建。尽管乾隆一再掩饰,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俗话说,不是时机未到。乾隆的报应出现在一百多年后。孙殿英抢劫时,把乾隆的尸骨扔到地下污水里。
参考资料:《清史稿》,《高宗五传》,《东陵贼孙殿英》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