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中的描写是真的吗?陵墓中真有机关吗?考古专家找到真相
前段时间小说《盗墓笔记》异常的火爆,由此而拍摄的影视剧作品也层出不穷。那些亦真亦幻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众多观众眼前一亮。
但事实上的古墓考古是否真像小说或者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用目前为止唯一被考古学家,按照科学方法打开的帝王陵墓明十三陵定陵的发掘过程,看一看真实的古墓是什么样子的。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郊区昌平境内,为明朝13位帝王的陵墓。其中以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首陵,其它陵墓伴随起左右,分别位于天寿山前。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长陵?因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几位重要的学者郭沫若、吴晗等人,出于对明史研究的需要,建议发掘长陵。但由于帝王陵墓在以前从来也没有被考古人员完整发掘的经验,因此大家就想找一座陵墓先进行试探性发掘。定陵就阴差阳错的进入了考古学家的视野。
当定陵考古队员们打开定陵金刚墙上的第一块城砖后,一股黑色气体喷薄而出。大家惊呼,以为是毒气。这与《盗墓笔记》中的描写非常的相似。后来经过考古学家分析,此中黑色气体为陵墓内众多有机物质经过腐烂而生产的,在封闭的陵墓内,压力较大,遇到开口便喷薄而出。
考古学家们等待气体散尽后,完全打开了金刚墙,看到的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墓门。通过门中的缝隙,可以看到门后用条石挡住,使得墓门无法打开。考古工作者用专用的“工”字型钥匙,巧妙的打开了墓门。地面上腐烂的木屑,映入考古这眼帘。这难道是防止盗墓的暗器,腐烂后留下来的吗?
后来,经过考证,这些木屑其实是防止沉重棺椁在进入地宫时,避免压坏地面而铺的垫板。由于事件久远,木材都已经腐朽。至此,考古工作者没有发现任何防止盗墓的暗器机关。
顺利的打开几道地宫石门后,考古工作者进入地宫最后的部分——金券。这里停放着万历皇帝的棺椁和孝端皇后、孝敬皇后三口大棺材。棺椁部分已经腐烂,但基本上保持了原状。当棺椁打开后,数百件奇珍异宝逐一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现在有幸在长陵博物馆中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去定陵博物馆看一看。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留言与在下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