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裕陵大碑楼之谜,在清代皇帝的大碑楼(即圣德神功碑亭)都是由嗣皇帝下令营建的。碑文也是由嗣皇帝撰写的,乾隆皇帝知道自己死后,嗣皇帝也会给自己建个大碑楼。于是在乾隆52年下圣旨,说将来胜水峪建立圣德神功碑时,要仿照新修建的明长陵碑亭样式,发券成造,其规模大小不可以超过景陵的制度。
在乾隆裕陵之前,清朝在国内已经建了三座大碑楼。顺治孝陵康熙景陵和雍正泰陵的大碑楼,乾隆帝为什么不沿用这三座大碑楼的制度,而偏对明长陵的碑亭样式大感兴趣呢,原来在乾隆50年,清朝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面的维修。乾隆皇帝发现新修建的明长陵大碑楼的顶棚是用条石发券成造的,既坚固又防火。比清朝皇陵大碑楼的的木质格井天花样式要好得多。所以才决定将来自己的大碑楼要采用条石发券形式。
乾隆皇帝的这道圣旨发出12年之后,乾隆皇帝驾崩,嘉庆6年破土动工的裕陵大碑楼却违背了他的意志,而完全仿造康熙帝景陵大碑楼的规模建造。这一点是乾隆生前所未曾想到的,嘉庆皇帝为什么不遵照乾隆皇帝的圣旨建造大碑楼呢,也许只有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知道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裕陵大碑楼进行维修时。发现大碑楼正脊正中的脊筒子里边有一个铜制匣子,这个匣子被称为供奉宝匣,为什么要在裕陵大碑楼最上面放供奉宝匣呢,因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上梁实物有祈求吉祥,驱邪的意思。
大清皇陵探奇(修订版)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6.9购买如果你对清朝皇陵历史感兴趣的话,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清皇陵探奇》,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清东陵的五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的帝陵,而且还有慈禧太后的陵寝。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记载,是一本全面解读清朝皇陵历史的书籍。
作者是著名的农民清史爱好者,是土生土长的守陵人,而且在清东陵工作了几十年,可以说对清东陵的每一处陵寝都了如指掌。结合清朝留下来的史料,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不为人知的皇陵秘史,为大家揭开了乾隆和慈禧地宫的真实面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