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从ldquo丰城侯rdquo到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12

明朝是丰城历史的文化高峰。拿科举考试做例子,整个明朝一共举行过89届科举考试,其中参与并通过最后的殿试,成功考取进士的丰城人共有位。殿试通常由皇帝和礼部尚书主持,通过殿试,往往就意味着能在京城当官,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都是全国的翘楚。而同时,因为明代南方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北方,朝廷采取的是配额录取,南方的考试竞争就更为激烈。即便如此,明朝江西省的进士总人数,仍然占据全国的12%,而丰城的进士总人数,在全省位列第三,仅次于南昌和安福,成为明朝重要的进士输出地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丰城诞生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访问时所作的《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演讲中,提到的在露梁海战中与当时的朝鲜王朝军民并肩作战的抗倭名将邓子龙将军;参与了明皇陵设计,在广东地区以及泰国华人中颇负盛名的堪舆学家“虱母仙”何野云;主持修建明故宫、卢沟桥、十三陵,明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人物工部尚书雷礼,等等。他们不仅在有明朝大放异彩,置之现代,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但是,这些名人当中,有一部分又显得较为特殊,那就是来自丰城段潭湖茫李氏的群体。在重视回避制度的古代,这群来自同一个家族的李氏子弟,接二连三,成群结片地登上政治舞台,是比较罕见的。通过了解这一群体——以李彬为始的“丰城侯”家族,和以李遂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圈,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与掌握明朝丰城历史文化的两条重要线索。

一、丰城侯李彬

“丰城侯”是明成祖朱棣敕封李彬将军的世袭爵位,从李彬开始一共传了十代,直到崇祯时期明朝灭亡才被取消。现如今北京的丰盛胡同,在明朝时叫“丰城胡同”,就是因李彬的丰城侯府所在而得名,其权势之巨略见一斑。

元代末年,各地战乱不休,百姓居无定所。根据《湖茫李氏族谱》的记载,遭战火波及的李福就在那时背井离乡,从丰城湖茫(现在的段潭乡湖茫村)迁徙到安徽和州含山县。朱元璋起义后,李福的孙子李信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一路做到明威将军,在他告老还乡之后,由儿子李彬接过了他的武职。

李彬(-),字质文,尽管出道时只有二十九岁,但他少年时就随父亲从军作战,早已是个成熟的军人,在他独自带领军队后,他的骁勇善战很快就显露出来,因此获得了燕王朱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