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唐朝山,宋朝洼,明朝埋在山脚下有道理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2/23
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风水学名堪舆,是研究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帮助人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门学问。古话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便是古人迁徙落脚聚居安家的标准之一,强调的便是安家落户最好在山峦环抱和河流环绕的地段,结合古人的生存环境不难理解。古人以土为生,以水为活。

除了最早的风水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也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观点甚至延伸到人死后的墓地。甚至荒谬的认为只要埋得好,就可以世世代代享尽荣华富贵。甚至留下了“唐朝山,宋朝洼,明朝埋在山脚下”一说,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唐朝山:是后人对唐陵选址的总结。历史上著名的十八座唐陵都是依山而建。而且,也不是建在山脚下。所有的地下宫殿都建在半山腰上,山顶自然成了坟墓,省去了再封土的力气。两者相得益彰,气势磅礴。之所以依山而建,第一,避免了过度的劳民伤财,依托山节省了劳民伤财。乾陵建在离地6千米的梁山上,自然的雄伟令人惊叹。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可以大大防止盗窃。据说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唐代帝王陵墓。

宋代墓葬据说是受“五音利姓”说的影响,墓葬多建在祖陵西北的洼地。“五音利姓”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人的姓,然后五音对应五行。这样就可以在地理上找到姓氏对应的埋葬地点和时间,而宋代的赵姓对应的是“角”音,对应的是“东南穹,西北悬地”的地形,这就要求赵姓墓要对应南高北低的格局。今天的宋陵一反常态。主建筑位置较高,而陵墓区地面从入口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到最低的陵墓。其他墓都是朝南的,而嵩山的少室山是屏障,门阀正好是山前的两个次高峰。

最后一句“明朝葬在山脚下”就不难理解了。据说明朝的帝王陵墓大多建在山川交汇处。特别是明十三陵,地处一个小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河流在陵前绵延。

总结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总之,每一个谚语的诞生都有它的社会背景,都有它在当时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所以很多说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以科学作为基础,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

土葬是古今最常见的丧葬习俗,人们对其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淳朴善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们普遍意识到土葬与人的富贵无关,资源的逐渐减少预示着火葬将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殡葬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