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十三陵”青们应该都耳熟能详啦~但是,明朝16帝却只有十三陵,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listening明朝(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年-年)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年-年)昭陵。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
公元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又斗争了数十年,直到明永历年间(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南明至少有五个皇帝,两个监国。明安宗弘光帝、明绍宗隆武帝和明昭宗永历帝得到史学届普遍承认,鲁监国、潞监国没有称帝,不算;隆武帝弟弟绍武帝和永历帝一起称帝,但很快就殉国了,连庙号也没有,可以不算;定武帝据研究是讹传,也不算。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永乐三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
永乐四年,他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从此明朝根植于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当时的北京寿终正寝。
十六位皇帝,这里只安葬了十三位,另外那三位呢?▼▼▼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南京明孝陵大家知道,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北京后,开始建陵墓的。所以,他前边的两个皇帝,没有葬在北京十三陵,而是建在南京的钟山脚下。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
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明第二帝朱允炆为何没葬进十三陵?据说,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前,他爷爷朱元璋就曾提醒他,当了皇帝要当心叔叔们不服,并给他留下一个包伏,让他遇危难时打开。
后来,四叔燕王朱棣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爷爷当年交给他的那个包,赶紧拿出来打开看,是四套僧衣,还有佛家度谍,并且备有剃刀一把……孙子朱允炆很理解爷爷朱元璋良苦用心。
三个身边跟随的人同他自己剃光头发,穿上僧衣,从城角门逃之夭夭……等燕王朱棣打进皇城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他逃往哪里。有人说他乘船逃往海外。后来,朱棣派郑和几次出洋寻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也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在某寺庙当了和尚,活了七八十岁才逝去。人们感叹朱元璋早年当和尚,给孙子留了一条佛家的生路,当然,这一切有待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为何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朱祁玉年号景泰,史称明景帝。年九岁明英宗朱祁镇继皇帝位。年蒙古瓦刺首领也先进攻大同,大太监王振怕自己的家乡蔚州有失,鼓动明英宗亲征,可是几场战役大败之后,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也先俘虏,消息传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为监国,于谦为兵部尚书,主持抵抗。
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来威胁明朝。于是就立朱祁玉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师抵住了蒙古也先的进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里的作用没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说要送回英宗,从这一点看他挺厉害。
景帝好生犯难。真是让英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大臣于谦说,如今大位已定,没有什么怕的,于情于理还是要接回英宗,于是接回了英宗,尊为太上皇,被软禁在南宫。看来英宗也就要这样一生了。可是到了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玉患病,让大将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史书上说石亨想拥立英宗复辟以邀功赏,就和宦官曹吉祥等几千人到了南宫,毁墙破门,救出了英宗,英宗复辟成功,英宗复僻后,石亨,徐有贞,等封爵赐官,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被杀。
明英宗皇帝朱祁镇走的道路很曲折。不满三个月被册封为皇太子。宣宗突然病逝后,年仅八岁的朱祁镇于宣德十年(公元年)正月十日登基即位帝,改明年为正统元年,他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
他有几大奇迹,皇帝亲临战场不多见,亲临战场而被俘,被俘而没有被杀,没有被杀而又被放回。放回而又复位皇帝成功。他如果哪一道程序上出问题都不会成功。
在位期间,他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寝,当时是寿宫,他的一个皇后杭氏死了之后,就在庆陵所在位置修建了陵寝,当时的杭氏也埋葬了进去。他的哥哥复辟之后,把景泰帝封为成王,其丢失了皇位,死后也就不能按皇帝的规模葬进皇家的十三陵。景帝死于年,时年30岁。死后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今颐和园西北的娘娘府附近)。
所以,明朝其余的13帝均葬在昌平北面天寿山,也就有了今天的明十三陵。
·END·
有趣·有用·有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