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那些秘密,就在这里长陵的主人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5/4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加星标,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收听音频年6月19日,《徐徐道来话北京》节目推出了新一次“触摸北京”系列活动,特邀北京文化研究学者,北京五中英语教师——杨征,以及我们节目的总撰稿,制作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小强(张世强),一起带领大家探秘十三陵。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秘十三陵的长陵和总神道。

探秘长陵里的秘密

长陵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在明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那么长陵的祾恩殿都有哪些神奇之处?长陵明楼内的圣号碑为什么要重新树立一块?十三陵总神道的石像生都有哪些动物?又有哪些寓意呢?明长陵的整体布局为“前方后圆”,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进入第一进院落,我们首先来到右手边的碑亭。这里的石碑原本也是无字碑,后来由清朝的三位皇帝在上面题了字。而且我们在小强的提示下,还找到了之前在北海公园发现的乾隆御印呢。明长陵最为著名的建筑是祾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宫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而祾恩殿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建筑材料,所有木件用的都是非常珍贵的金丝楠木。在祾恩殿里,杨征老师结合现场展览,给大家介绍了明成祖朱棣当初起兵的故事。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之后十分重视北方的防务,并有意迁都北京,最重要的是在北京为自己选择陵址。那么作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寝,当初又是怎样选址的呢?欢迎您点击音频收听哦

拍摄:赵聪颖

咱们都知道,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但是当初一直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定都之事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摇摆。而北京之前曾经叫过北平,那么这两个名称都有哪些来历呢?我们还是听听杨征和小强的精彩讲解吧。

拍摄:慕易

探秘总神道

神路,又名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孔桥、大宫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南五孔桥、七孔桥、北五孔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虽然活动当天气温有些高,但是大家暴走近两万步却没有一个掉队的。所有人都被十三陵探秘活动深深吸引,再加上杨征老师和小强的精彩讲解,大家都忘记了炎炎酷暑。杨征老师更是为大家贡献出了自己多年研究十三陵的资料,其中还有他在十三陵用无人机航拍的照片,还有他特别打印的多张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提供给大家现场拍摄穿越照。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纷纷跟我们畅谈了自己的收获。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