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陵寝为什么叫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8/6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xwdt/171005/5740834.html

公元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以此为跳板,一步步消灭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等对手,逐步扩大势力范围。公元年,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之后,终于推翻了蒙元政权。昔日的放牛娃朱元璋完成历史一跃,在集庆(后改为应天府)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是为明太祖。

在明朝建立之初,定都一事有多个地点选择,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也在选择之列。后来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放弃了凤阳。可能朱元璋也知道应天(今南京)偏安一偶,不是最佳定都选择。可西安太远了,不能很好地巩固还未稳定的政权。所以这事可就这样拖下来了。

公元年,在位三十一年的太祖驾崩。葬入应天府钟山脚下,称孝陵。帝王的陵寝自然是要选择风水宝地了,为了修建孝陵,朝廷迁走了无数的坟墓,甚至搬走了一座寺庙。话说出殡当天,南京十三座城门同时出殡,让普通人分不清真假。

明朝的第一个皇帝就这样葬在了应天明孝陵。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的开创者,他的孝陵意义重大,不仅是以孝治天下的意思,更成为一种政治符号。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后,康熙皇帝曾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以表达对天下汉人的重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也祭拜过孝陵,借朱元璋后裔的身份打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为朱元璋之孙。为什么不是儿子继位呢?因为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朱元璋伤心欲绝,没有再立太子,而是用心培养朱标之子朱允炆。

太祖病逝以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由于建文帝不准外地藩王回京奔丧,以及后来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终于夺得了皇位,并在应天称帝。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所以没有陵墓。

朱棣夺得皇位后迁都到了北京,在永乐五年,皇后病逝,朱棣命风水师前往北京寻找吉穴,最后定于今昌平天寿山麓,在一个完整的小盆地里。至此,十三陵的第一个陵,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陵长陵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明朝中期,明英宗朱祁镇在北征瓦剌的战役中,战败被俘,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来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人拥立下,朱祁钰登基称帝,为明代宗。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

后来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陵不在十三陵,而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通往香山的公路边,深藏在一片苍郁的密林中。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随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之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笼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至此历时两百三十多年的明朝皇家陵园——明十三陵定格在了历史缩影中。

结语: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建文帝下落不明,代宗朱祁钰葬在北京西山。其他所有皇帝,共计十三位葬入昌平天麓山陵寝,所以被称为明十三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