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修建明十三陵时材料不够,大臣想出一个提议,被百姓质疑!
去过北京游玩的人都知道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景点叫做十三陵,这个景点是明朝那些皇帝们死后的居所,有的就在皇帝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有的则是继承者为上一任皇帝修建。根据明朝那个时候的习俗,基本上很多陵墓修建出来的面积都差不多,当然,除了占地面积最大的永陵之外。
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就开始对陵墓进行修建,但是当时明朝已经开始慢慢走向衰败,这个时候整个朝廷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富有。就算是为了修建陵墓凑出来的钱也只有几十万两银子,这些钱用在修建陵墓上根本就不够,就算是按照最简单的来修也都还差一点。但这个陵墓又必须要修建,所以当时的工部就提出了一个建议,用这些钱先把地基修起来,然后再向朝廷中的官员借一些。
崇祯皇帝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于是就实行了这个措施,后来把钱给凑齐了,但这时候修建陵墓的材料又不够了。而当时有大臣就建议把魏忠贤的生祠全部给拆了运到京城来修建陵墓,百姓知道后无不质疑。好不容易继续对陵墓进行修建,几年之后皇太极发起战争到时候就把这座陵墓给烧毁了,没有办法的崇祯只好重新进行修建。
这座陵墓就是德陵,是所有陵墓里质量最差的,后来经过不断的修复之后才勉强可以配得上皇帝的规格。而这座陵墓就成为了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还没有来得及修建属于自己的陵墓就被迫自杀了。除掉这个皇帝都应该还有15个陵墓才对,然而最早明朝搬迁过首都。
也就是朱棣上位的时候,他上位之后把首都搬到了北京,前面两任皇帝不可能把尸骨挖出来吧。朱元璋的陵墓是修现在原来的首都南京的,而后朱允炆在叛乱之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反正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就没有给他修建陵墓。最后就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十三陵了。
从这些修建的陵墓之中可以看出来,明朝在逐渐的变得腐朽,所以才会在崇祯修建陵墓的时候连基本的钱财都凑不齐。如果我们去这个景点按照时间顺序把所有的陵墓走完,脑海里同时在跟着明朝的历史走一遍,就会让人感叹时间的魔力,让一个昌盛的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