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碑,也称白碑或通俗的称没字碑,指无字的石碑,为碑刻中的一种很独特的现象。无字碑的出现多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历史原因,比如因为墓主的好与不好无法言说,比如最初带有预留性质而最终没有完成,也可能原先有字,因为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变成无字等等。
无字碑最出名当属我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乾陵的那一块无字碑了,殊不知,我国还有多处无字碑。然而,出于各种原因,在我国至少有五块最为知名的无字碑,下面就是对它们的简单介绍:
一、武则天乾陵无字碑:
武则天的无字碑最为著名,武则天是一位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这位女皇帝在位时,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并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可谓政绩昭昭,有案可稽。
同时,这位“开朗”女皇的另一面,却又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遭受不白之冤;她还一意孤行,大肆建造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特别是晚年的女皇,好大喜功,生活奢靡,更加挥金如土。
武则天乾陵无字碑也许是这位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
关于这个无字碑的由来又有以下四种解释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
武则天乾陵无字碑二、南京中山陵无字碑: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不息,为推翻封建帝制功不可没,建立中华民国,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拥戴和赞扬。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先生撰写墓志铭,本来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不料却一波三折,终归遗憾。
起初,讨论立碑撰文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和墓志铭。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大家考虑再三,认为惟有与孙中山先生友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胜此大任。章太炎先生也说:“论与中山先生友谊之深、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也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做墓志铭。就这样,章太炎写下了古朴典雅,凝练审慎的《祭孙公文》。
谁知,蒋介石,拒绝使用章太炎拟写的墓志铭。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后来,就把“中山先生葬于此”刻在上面。
南京中山陵无字碑后来,人们似乎又觉得,没有墓志铭的中山陵,也许是天意。先生的一生丰功伟绩,岂能用寥寥文字所能表达详尽。此陵无字胜有字,先生的功绩、恩泽,雕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珍藏到永远。
三、明十三陵无字碑:
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县北有座天寿山,这里山林优美、绿水长流,地下躺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合称明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战功显赫,政绩斐然,同时也是个嗜杀的皇帝,许多忠臣良将都死于他手。他希望自己在盖棺的时候,立碑能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说法。
皇家学者们个个心知肚明,这是个两头不讨好的差事,无论往不往先帝的脸上贴金,项上的人头都有搬家的危险。所以,学者们以太祖的“名训”作挡箭牌,将写碑文的任务,推给了嗣皇帝。所以孝陵(朱元璋的陵墓)的碑文是明成祖朱棣撰写的。而长陵(朱棣的陵墓)的碑文则是明仁宗朱高炽为其撰写的。因朱元璋的孝陵远在南京紫金山,所以明十三陵里只有长陵有碑文。
明十三陵无字碑从仁宗以后的皇帝,在陵门前都没有碑亭和碑。嘉靖十六年(年),大学士夏言建议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立碑。根据朱元璋和朱棣的陵墓“帝陵功德碑文需出自嗣帝之笔”这一碑文撰写原则,嘉庆二十一年(年)五月,在碑亭立起来的时候,礼部尚书严蒿就上奏世宗,请他为六陵撰写碑文。可惜这位皇帝一心迷恋仙术,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
因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石碑都是无字的,所以后来的永、昭、定、庆、德五陵也沿用这个方法,都只在陵前建造了无字的神功圣德碑和碑亭。
到崇祯帝时,明朝灭亡,是清朝皇帝为他刻碑并撰写了碑文。所以,明十三陵中只有第一座长陵和最后一座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有碑文,其它十一帝均为无字碑。
明十三陵无字碑四、苏州玄妙观无字碑:
苏州玄妙观无字碑并不是墓碑,耸立在三清殿东边,高二丈、宽八尺。明洪武四年清理道教,更玄妙观为正一丛林,置道纪司,革香火田以充军包饷。
这是道观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特请来文学家方孝孺作记勒石,以志纪念。方氏书法铁划银勾,不同凡品,所以无安碑原是有字碑,即《清理道教碑》。碑文为明代的方孝孺所写,但他被诛之后,碑上的字也受到了牵连,被抹平了,于是现在俗称为“无字碑”。
清理道教碑五、泰山无字碑:
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顶上有石覆盖,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
泰山无字碑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因为它在何时被何人所立都不可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它为秦始皇或者汉武帝所立,因为《史记》中有他们二人封禅的明确记载。有秦始皇立碑的支持者以为,立无字碑是因“焚书坑儒”的影响,但很多人反对;而顾炎武认为此碑是汉武帝所里。因为《史记》中说秦始皇封禅时是“刻石”,而汉武帝封禅时则用的“立石”二字。
泰山无字碑除了这五块最为著名的无字碑,历史上还有谢安无字碑、秦桧无字碑等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