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崇祯皇帝没有吊死煤山树顶,而是逃到河南云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2/27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鹤壁淇县有一通古碑,立于清初,距今多年,因为碑上刻了“扯淡”、“再不来了”这些大白话,从而远近闻名,被称为“扯淡碑”。

扯淡碑正面圆首刻“再不来了”、“扯淡”,居中“太极仙翁脱骨处”,两侧碑文“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反面圆首刻“碑阴”,居中“为善最乐”,两侧碑文“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全碑共刻字,不提墓主真实姓名、生卒年月,就连生平事迹也语焉不详,所以一经传开,众说纷纭。

对于扯淡碑的故事,当地老人回忆,扯淡碑址本在原朝歌乡北圈门外祖师庙内。相传为明朝勋臣、云南沐王府沐英后代避难隐居之所。沐氏至云梦山学道,隐其姓名,只云为燕人。

据老人讲,民国初年从北京方向常有人来看扯淡碑。他们不是成群结队,而是三三两两。下火车之后,或打听,或找一个向导带路,来到扯淡碑前,先是站立默哀,然后绕墓转几个圈,再到墓碑前抚摸石碑,默读碑文。之后,便悄然离开。

对于这块字“扯淡碑”墓主的真实身份,当地有学者专门写了近3万字的长文,指明墓主就是明末崇祯皇帝。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算是最让人心疼的了。

相比在他之前的嘉靖、万历两位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崇祯励精图治,扫灭“阉党”,到头来却还是殉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不过,即使《明史》中,对于崇祯皇帝国破后是死是逃,当时就已经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或言帝已出城”“南幸”,“或言崩”。

煤山上那具自去冠服、穿衣襟诏、以发覆面的尸身到底是不是崇祯,在北京城屁股都没坐稳的李自成并未仔细辨认,后世也就难免揣测,崇祯皇帝并没有吊死煤山树顶,而是听取了大臣先前的建议,效仿永乐朝建文帝故事,向南逃出了京城。

为什么说泰极仙翁就是崇祯,扯淡碑就是崇祯皇帝的墓碑?

学者考证,泰极仙翁的事迹既然“详载”甲申国变史册,那地位自然非同一般。而“泰极”来自于古语“泰极而否”,敢用这两个字的,自然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那“泰极仙翁”就是一个下台修道的皇帝了。当地民间传说,“泰极仙翁”本来是要继续往南逃的,只是过不了黄河,所以又回到了云梦山。同时,中国并无“水木”的姓氏,“朱”去首部而为“木”,水则属北,“水木”或即意为“北方的朱氏”。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落脚云梦山?因为这里有他已经弃官还乡的秘书——转本御史孙徵兰。

据说孙徵兰回乡之后,行踪诡秘,很少在家安居,常常游山玩水,摩崖刻石,兴建楼阁,看风水布镇物。淇县、卫辉的山山水水,布满他的足迹和墨迹,这些或许与为崇祯选避难之地有关。

在孙徵兰写故乡山水的诗歌中,多次出现“仙翁”的形象:“闲花谷口任纷纷,万事仙翁总不闻。”“且是仙翁无事事,牛见蓑笠送诗媒。”

云梦山北面有一独立圆柱形山峰,形如满月,又似印章,孙徵兰在此峰的东西两侧都有摩崖,内容完全相同。题曰:印月峰三个大字。落款,右侧写“皇明御史”,左侧写“孙睡仙书”。而在清初,“月”实际上是暗指明朝的一个意象。山顶有孙家寨,传说为孙徵兰所建兵营,是他屯兵练兵的地方。

而他在故乡南阳村建的玉皇阁被百姓称为金銮殿,衡门村建的老龙庐被称为“孙逸仙行宫”,这些显然都不是孙徵兰敢用的名头。

同时,淇县还有一段“朱改王”的历史。

定王朱慈炯是崇祯第三个儿子,史载京师沦陷后下落不明。而在淇县庙口乡王洞村和王滩村之间有座王家祖坟,有墓碑上刻“定王归宿”字样,中刻“明崇祯之子广裕避嫌改名王公讳广大崔孺人陵墓”。

云梦山北面有一独立

王滩村自称定王第10世孙的王姓老人讲家史说,“朱改王”后人至今已繁衍了17代。甲申国变,王承恩并没有从死煤山,而受崇祯皇帝之托,带着更名为王广大的定王逃到淇县住了下来。在王广大结婚的时候,王承恩曾拿出一领皇袍,内襟写道:“庄烈三子朱广裕,避嫌改名王广大,婚配崔氏,启传后代,勿忘祖门。崇祯二十年。”

“朱改王”迄今余年了,已繁衍17代。《王氏家谱》在叙述那段历史时这样写道:“闯王替天废明帝,崇祯托孤王承恩。王洞隐姓朱改王,续写家承启后昆。”

老人家祖坟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诗句:“承恩苍天灰若木,托孤之志化夕阳。白骨飞灰从此去,任他神乌晓夜忙。”据说就是王承恩临终前发出的感慨。

现在,除了北京明十三陵的思宗陵有王承恩墓,在云南也出现了王承恩墓。据说王承恩累得升迁,受魏忠贤排挤,来到云南弥勒下伍村大息宰元诏寺出家。改姓张,名升南,号翠微山人。然而,王承恩在元诏寺只过了3年的清闲日子,又被崇祯皇帝一纸圣旨召回。入朝不久,即逢李自成攻陷京城,王承恩陪同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来,云南门生孔志周等3人到京城将其骨灰运回安葬。

而今,河南云梦山出现了云南沐王府后人的扯淡碑,云南沐王府地盘上出现了崇祯从死太监王承恩的坟墓,这难道也是无巧不成“历史”?

甲申历史是古往今来的热门话题,既然扯淡碑上留下了“水木氏”、“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等线索,或许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泰极仙翁”到底是何方神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