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年4月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建议下,考古人员开始了对明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陵墓开始了发掘。定陵出土了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实在的器物,但是却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发掘定陵惨痛的教训,让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帝王陵不能轻易考古发掘,也是因为定陵的教训国家从此定下了不可能轻易发掘帝王陵的规定,此后这个规定逐渐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铁律。
(图:定陵地宫考古发掘现场)
然而年一座帝王墓的发现,让郭沫若等人再次向国家提出了发掘的计划,不过最后被周总理拒绝了。这个陵墓就是武则天和唐高祖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这是关于乾陵的史料记载,乾陵是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墓。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陵中,可以说乾陵的名气绝对名列前茅。一千多年以来,无数人想去挖掘这座陵墓里的宝物,古代有黄巢的四十万士兵疯狂挖掘,近代有军阀孙连仲的师团的炮轰乱炸,最后都没能找到地宫墓道入口。
年12月的一天,因经过乾陵附近的一条公路毁坏需要维修,于是附近的村民就到梁山上放炮炸石头,结果意外发现了乾陵地宫的墓道入口。
乾陵地宫入口被发现后,随即这条爆炸性的消息被层层上报,很快这条消息也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知道。郭沫若很快率领考古专家来到现场调查,最后确定几位农民发现的墓道是乾隆地宫入口。
随后在郭沫若等人的提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至于要发掘的原因如下,“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注:据史籍记载《兰亭序》是跟唐太宗李世民一起下葬的,但是唐末节度使温韬在盗掘唐太宗的昭陵时并没有发现《兰亭序》,结果很多人认为《兰亭序》在乾陵地宫的可能性最大。)
很快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当时明定陵正在发掘,现场问题不断。于是周总理批示:此事留给后人来完成吧。
虽然乾陵没有被发掘,但是乾陵的几个陪葬墓都被考古发掘了。从年8月到年5月,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陪葬墓被发掘。
年3月20日,郭沫若一行再次来到乾陵参观。他被乾陵的气势所感染,于是赋诗一首,内容如下: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
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