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大明强行续命年。他从私生子到皇帝,本以为是天命之子,却不曾想到头来大梦一场,丢掉了身家性命,他就是大明第七个皇帝,明景帝朱祁钰。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朱祁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吗?为什么明十三陵没有他的位置?朱祁钰为何不敢直接杀了太上皇朱祁镇,而他坐拥皇位八年,却又为何被一夜之间轻易拿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揭秘明代宗朱祁钰的真正死因,去探寻让大部分史书讳莫如深的暴毙之谜。
朱祁钰本是一个宫女所生,在那个家天下的世界中,按照他的出身,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帝王。然而却阴差阳错,荣登大宝,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一代帝王,这一切都要感谢他的哥哥。大明第一战,神明英宗朱祁镇。公元一四四九年,北方蒙古瓦剌侵入明朝腹地,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下令郕王朱祁钰留镇京城。结果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抓,瓦剌国咄咄逼人。
第二天晚上,消息传至京城,一时之间满朝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商准备转移家产,大臣们也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南京。大臣们在朝堂上哭,并争议要不要迁都到南京。翰林寺卿徐有贞跳出来说: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躲避灾难。当时的兵部尚书的于谦马上拒绝了南迁的提议,说京城是国家根本,宋朝南迁以后的教训还不够记忆深刻吗?主张南迁的直接砍了,为了稳定朝堂、振奋民心,让瓦剌人没有把柄可拿捏。众朝臣经过商议,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登基称帝。当时的太子朱见深,才2岁,为了避免主少国移,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上奏孙太后,最终拥护朱祁钰当皇帝,明英宗为太上皇。同时大量清除奸佞,王振的诸多党羽纷纷落马。面对这样的局面,朱祁钰并没有害怕,他决定死守北京城,并令于谦为总指挥。正因为朱祁钰的这一英明决定,才挽救了大明的命运。朱祁钰,任用贤才,铲除奸佞,大明朝当时的政局为之一新,一改王振在时的乌烟瘴气,大明帝国重新走回正轨。
朱祁钰的登基对明朝军心、民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在北京保卫战中,明军士气高涨,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朱祁钰最初登基时表现的十分勉强和犹豫不决,但在把瓦剌打败了以后,他开始贪恋皇权至高无上的体验,因此决定继续保持他的权力。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明朝军队多次打败瓦剌,瓦拉首领也先知道没有好处就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在得到于谦等人的再三承诺之后。朱祁钰才决定派人迎回北狩一年的太上皇。从安定门进城,之后改坐法驾,走东安门,朱祁钰亲自到东安门迎接,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之后和朱祁钰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
朱祁钰回宫之后马上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关就是8年。明英宗回来以后,虽然贵为太上皇,但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想朱祁镇回来。为防备朱祁镇与旧不下联系,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并且朱祁钰接受了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倒,以防有人翻过高墙与朱祁镇联系。随着帝位做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祁钰并不满足于自己做皇帝,他不仅要自己做皇帝,还想要让自己的后代子子孙孙都做皇帝。要晓得,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孙太后先把朱见深立为太子后,再立朱祁钰为帝的。孙太后的意思很直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朱祁镇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由于太子是孙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小心。先是试探颇有资历的老太监,再者贿赂群臣,希望他们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终于换来太监和满朝文武大部分的默认。因此景泰帝朱祁钰废掉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然而谁也想不到,朱见济只当了一年多太子就薨逝了,朱祁钰也因为这样,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明朝特别相信和奉行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明英宗一支,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经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听到后非常生气,钟同被下狱杖死。本来朱祁钰正值壮年,哪怕是太子早夭,也无关紧要,然而不知是因果循环,还是偶然。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初,朱祁钰突然病重。也正是在这一天夜里,爆发了大明朝最著名的夺门之变。石亨、徐有贞等人,率领军队打开长安门,紧接着迅速赶到南宫,去请明英宗重新称帝。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天到五更之时,官员们在午门外和朝房等待朱祁钰上朝。忽然听到宫中敲锣打鼓,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自南宫复辟,御极门外,受百官朝贺。目瞪口呆的宫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顿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响动,就问周围的太监:是于谦吗?左右的太监回答说:是太上皇。明英宗复辟的那天就抓了于谦、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那么最让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何景泰帝朱祁钰做皇帝八年,却在一夜之间就被人掀翻帝位?古代的皇帝想坐稳皇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要把自己神话,确立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也就是要让世人认为自己做皇帝不是哪些人把自己扶起来的,而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朱祁钰并没有这样做,就算他打败了瓦剌军,他也没有强调自己有多重要。
另外,朱祁钰并没有制造舆论支持,在朱祁镇北狩归来之时,朱祁钰要么做一个好人,善待朱祁镇,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仁善的,用来获得名声,获得舆论支持,巩固自己的帝位,要么就彻底当个坏人,杀了朱祁镇和朱见深父子永绝后患。虽然可能会被指责,但事实既成,大臣、宗室除了骂几句还能怎样?关起来算什么呢?只会给自己制造一个仇敌。那么朱祁钰为何不直接把朱祁镇给杀了?不是不想或不肯,而是真的杀不了。古代的皇帝虽然权力至高无上,但也非常珍惜名望。明英宗朱祁镇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哥哥,又是太上皇,如果他贸然把明英宗朱祁镇杀了,那他就变成了不仁不义昏君,他的名声就算毁了。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不然景泰帝朱祁钰是不会杀明英宗朱祁镇的。而且朱祁钰虽然是皇帝,但是他的权力十分有限,他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于谦等群臣的扶持,所以在朱祁钰当上了皇帝后,于谦等大臣一样制衡了朱祁钰的权利。
后人评价朱祁钰当皇帝的时候,政治清明,朝局稳定,但事实上朱祁钰并没有做什么,他只是把权利下放给以于谦为首的群臣,大多数的正史记载事件都是于谦等群臣完成的。所谓的政治清明,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帝朱祁钰不去与群臣辩解,事事听从群臣的安排罢了,因此他根本就没有能力杀死太上皇朱祁镇。而在朱祁钰软禁朱祁镇的八年中,百般虐待,断送兄弟情义。整整八年的艰巨生活让朱祁镇明败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只要他一天不死,朱祁钰就永远都不安心。于是两人的兄弟情就此断送,朱祁镇也铁了心。再次,朱祁钰当皇帝的八年中,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势力,他信任的人只有于谦。但是于谦又是一个心中装着天下、装着大明、装着百姓,却唯独没有装着皇帝的人,所以朱祁钰被一招覆灭的原因也呼之欲出,根本就没有忠于自己的人。
另外来说,夺门之变好像不是政变,因为复辟团伙争取到了大多数的支持。这些人中包括太常寺卿许彬、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域使杨善等等,甚至连孙在后都支持。而且整个复辟过程计划缜密,没有半点纰漏。再加上朱祁钰病重,权力中空,一夜之间被覆灭也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就在朱祁镇复辟登基的半个月后,这位大明英宗皇帝终于想起了尚在后宫深处的好弟弟朱祁钰,下诏将其废为郕王,软禁到西内永安宫。又过了半个月,朱祁钰去世,死因不明,成为千古第一起案。《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帝的病疾日渐沉重后不治而亡。不治一词耐人寻味,是不治?亦或是不治?民间野史称复辟后的朱祁镇,为了报复朱祁钰,对太医想要为朱祁钰治病一事百般阻拦,不允许太医为朱祁钰治病,最终朱祁钰的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
而明孝宗时的皇帝试图露意,说出了这背后骇人听闻的秘密。他在《病逸漫记》中记载: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这个记载更是得到了明末著名学者查继佐的证实。而对于明代宗的死亡,明代人多有忌讳,李贤《天顺日录》、杨瑄《复辟录》、尹守衡《明史窃》仅记载了,代宗薨,而不言何以薨。最后明朝官方向百姓的解释是景泰帝朱祁钰得重病不治身亡。然而,其中究竟有多少深宫的血雨腥风,与明朝宫廷诸多悬案一样,如今也是不得而知了。无论哪种死法,史家对景泰帝之死都一直讳莫如深,这也更加佐证了此事和明英宗有直接关系。而朱祁镇在复辟之后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因此在朱祁钰死后赐给了他一个恶谥号,称郕戾王。
由于朱祁钰的帝号被废,他自然没资格入葬明十三陵,最终他被按照亲王葬礼的规格下葬,其陵寝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路的景泰陵。但成化年间,一些大臣开始给朱祁钰打抱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在危难的时候受命,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用戾来给谥号,太不公平了。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要不是朱祁钰登基,瓦剌怎么能退?明英宗怎么能返京?朱见深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之位,但对这位叔叔的丰功伟绩还是非常理解。并于成化11年。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谥法中:耆意大图曰景,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这也是朱祁钰忠于国家的实至名归。
又直到朱祁钰死后的一百八十七年,朱由崧建立了南明政权后,为朱祁钰追加帝号:代宗。从此以后,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就和明朝的其他皇帝平起平坐了,他的丰功伟绩也稍微被后人知晓了。那么朱祁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明史》赞曰:景帝当倥惚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厉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促,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诚然,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提议提出死守京城的提议,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抗击且打败了瓦剌,有效打击了瓦剌想南下入侵的野心,加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使得黎民百姓免遭兵祸之灾,功不可没。同时启用了被迫害的忠臣和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廷的清明,提高了明朝的政治和民生,全部都是不能抹除的成绩。然而朱祁钰贪恋皇权帝位,不但不想迎接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把他软禁在南宫,八年都不能出入。同时执意要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想让自己的后人也当皇帝。结果生病的时候,被小人趁虚而入,仓促间不能留贤明于自身,足可叹息。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的来说,朱祁钰仍是一代明君。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更是盖棺定论,认为景帝是个好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