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隆庆四年长城石碑现身,为何官员的籍贯都被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12/8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新雨过后,怀柔区九渡河镇小长峪长城翠拥绿绕。小长峪关口东号敌台南侧山坡上,一块记录当年竣工验收时相关责任人职务姓名的“隆庆四年阅视题名鼎建碑”沉睡在杂草中。去年12月13日,这块石碑就被发现了,但因为冬雪以及后来的疫情,直到昨天,5月9日,这块石碑终于被搬运下山,送入怀柔区博物馆集中保存。这是近三年来,怀柔区文物所从民间收集的第12块长城碑刻。石碑被发现的位置距离城墙10来米距离,碑长88厘米、宽55厘米、厚25厘米,重达多公斤。碑身四周刻有卷草纹,碑面上用古体楷书一竖行19个字,共写了13行。用水冲掉表面的泥土,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隆庆四年季春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宜黄谭伦,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潍县刘应节……”“这叫‘阅视题名鼎建碑’,是工程完工后检查验收时立的石碑,记录了官职由高到底工程责任人的姓名和职务,不介绍长城修建相关的内容。”怀柔区文物所工作人员王宇介绍。黄花城南面就是明十三陵,这里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更是护卫皇陵的要冲之地,长城修建等级是最高的,所以碑刻上的官员不但写着姓名职务,连籍贯都有详细记载。“‘兵部左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时任兵部左侍郎的谭伦祖籍‘宜黄’也被刻在上面,如果这段长城质量出了问题,不但谭伦个人要被追责,连他的家乡都要跟着‘蒙羞’,当年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之严格可见一斑。”王宇说。阅视题名鼎建碑是长城石碑的一种,还包括记录用工用料、修了多长等的城工碑,记录石匠、砖匠等各是谁的城工提名碑,以及城门石匾额、军事界碑等,都是研究长城历史最珍贵的资料。“通过这块碑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隆庆四年,修筑长城时的组织架构和相关责任人等相关信息。”王宇表示。据介绍,年,怀柔区启动了长城环境整治工程。年12月13日,清理队员、今年58岁的孙生启在号敌台南侧清理垃圾时,意外发现了这块石碑。经文物所工作人员核验,这块石碑的原始位置应该在号敌台内,还应该配有基座。“原地保护是最好的保护,但位置挪移找不到原始位置了,碑座也找不到了,加上风雨侵蚀对石刻伤害很大,而且放在野外也有失窃风险。”王宇表示,对于田野石刻,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集中保护。文物所随后制定了运碑下山的计划。但因为冬季雨雪天气,搬运困难,今春又遭遇疫情,所以搬运工作搁置到现在。期间,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长城专职保护员崔振平和李建华每天都要到此地巡视一圈,就是为了确保石碑安全。5月9日,怀柔区文物所挑选经验丰富的工人,组成7人搬运小组,还专门为石碑“量体裁衣”焊制了“铁板车”,早上7点就开始上山“打道”,在陡峭的山体上沿着水道平整出一条小路,7个人有的负责在前面拖拽并掌握方向,有的在两侧用长撬保护防止侧翻,有的在后面拖拽控制节奏,前后花了近3个小时,终于把石碑安全运到山脚下。近期,怀柔区文物所将邀请长城专家对此碑进行专门鉴定。今后,怀柔区文物管理所继续加大对田野石刻保护力度,并将这些从民间收集来的田野石碑以“碑林”的形式在怀柔区博物馆展出,让广大市民都能够了解怀柔区的历史文化,唤起市民知怀柔、爱家乡的热情。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于丽爽甘南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郭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