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陵自然是陵墓之意,明十三陵就是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明朝从朱元璋开国到最后一个上吊而死的崇祯皇帝算起,一共传了16个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园,而且按明朝的传统,爸爸儿子孙子孙孙子都得葬在一处,搞大团结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乐融融的。“不是有16位皇帝吗?怎么十三陵里就葬了13位呢,另外3个皇帝去哪儿了?”不翼而飞?穿越?首先,请各位来看看十三陵里各家皇帝的位置图: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十三陵其实全称应该叫“明北京十三陵”,因为除了北京,在南京也有个明陵,就是大名鼎鼎的南京明孝陵,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朱元璋和朱允炆没被葬在明十三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十三陵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建成的,所以在他之前的朱元璋、朱允炆的陵墓自然不在十三陵中。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被安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中。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继位后由于急于削藩,导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谋反,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城,夺取了侄子的帝位。至于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不知所踪,没有人知道他最终葬在哪。有两个说法,一是认为朱允炆在皇宫中就被烧死了,但由于当时指认的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根本辨认不出是否就是朱允炆本人,所以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二是认为朱允炆听从了朱元璋留给他的锦囊妙计,乔装成和尚逃离了南京城,等待日后东山再起,传说朱元璋还为其准备好了和尚的袈裟和钵子。当然,我们的第一部穿越剧《穿越时空的爱恋》便是以这个为背景展开的,至于建文帝朱允炆是否穿越到了现代,和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的说法也是一些剧迷们的看法。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就深刻的意淫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医的故事。朱祁钰是谁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弟,众所周知,当年本来是他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是为“明英宗”,结果这皇帝年轻时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当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已经打到国境时,他听信太监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本来皇帝御驾亲征没啥,还能鼓舞士气,但英宗这次的亲征却在太监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成了一次“闹剧”,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获,成了“俘虏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当时朝野振动,皇帝都被抓了,国家咋办啊!不过咱中国古代历来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着呢,眼红着呢。于是,经过商议,由英宗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后来,在朱祁钰的带领下,打破了瓦剌的进攻,英宗也被放了回来。景泰末年,政变爆发,朱祁镇重新上位,将弟弟皇位废除,此时朱祁钰已经奄奄一息,很快就去世了,因为身份是王爷,又得罪了哥哥,死后只能葬在西山,不能入葬帝陵。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哥哥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这些陵墓都依山成丘,精心营建,自成体系,而以长陵为主体,其他十二陵错落于其东西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规模宏大的陵园。整个陵区周围约八十里。陵区南端正面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过了牌坊,进入大红门,二十四座巨大的石兽和十二个石人像,侍立在“神路”两侧,其中最大的石像体积达三十多立方米,用整块汉白玉雕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