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祁钰的位置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3/16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http://nb.ifeng.com/a/20180410/6493214_0.shtml
在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第一个朱元璋葬在南京的明孝陵,第二个朱允炆下落不明,所以自然没有陵墓,那么第三个朱祁钰为何没有葬于明十三陵呢?下面小编来讲下当时的背景吧!自永乐末年以来,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每年都向明朝进贡大量马匹,明朝必须给他们大量的赏赐,这实际上就是双方的一种交易。但是正统十四年,他们派来了两千人却冒充三千人,要求明朝赐给更多的赏物。宦官王振发现他们虚报人数,就让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并且削减马价的五分之四,这一来激怒了瓦剌的首领也先,他派出大批军队攻打山西大同。明英宗就亲自带领一百多名官员率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向大同进发。由于大军出发仓促,军粮没有带够,一路上都饿死了不少士兵。也先得知英宗亲征,而且军纪涣散、军粮不足,不由心中暗喜,他指挥军队假装战败,引诱明军深入。这一天,英宗率领疲惫不堪的军队到达大同,明军认为瓦剌军队少,肯定不是明军的对手,就命令军队继续北进。也先利用有利地形,设下了埋伏,等到明军一到,也先率领军队大败明军。英宗和王振率众退到了土木堡。土木堡四周水源稀少,仅有的几条河流都被瓦剌军占领了。士兵们已经两天没有喝水了,一个个疲惫地倒在了地上,英宗想跑也跑不掉,就这样,也先率军突然杀了过来,英宗皇帝也做了瓦剌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明朝的文武大臣推举于谦为元帅,反击也先的进攻。在于谦的指挥下,也先溃不成军,惨败而归。也先的失败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部落内部的反对派趁机加紧反对他,再加上因战乱与明朝的正常边贸全部停止,因此使广大牧民无法得到布匹、粮食等。这样一来,上上下下,怨声载道,民愤极大。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也先迫不及待地与明朝求和,说要向明朝交还英宗,与明朝恢复正常关系。为此,他数次派使者赴北京,一方面与明朝讲和,一方面请明朝迅速“迎驾”返京。但这时的皇帝代宗朱祁钰是英宗的弟弟,他做了皇帝当然对也先的建议反映冷淡,所以他不愿意“迎驾”。然而,事情老悬在那里终非长久之计,再加上一向正直有功之臣于谦也积极主张“迎驾”,于谦上奏说:“陛下,如果以社稷为重,还是早日迎驾回京为好,这样与瓦剌的关系也好重新开始。”代宗无可奈何,想来想去,只好点头同意。景泰元年,代宗派右都御史杨善出使瓦剌。代宗在敕书上对“迎驾”之事,只字不提,带去的礼物也少的可怜,只是象征性的。代宗本以为这样会激怒也先,使其继续扣住英宗不放。但杨善却巧于辞令,也先也急于甩掉英宗这个包袱,也就顺水推舟地下令放回了英宗。英宗回京后,代宗将他囚禁于南宫中。代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处心积虑,其策有二:一是以绝英宗复出,二是令立太子,为此,他下令废除了英宗长子朱见深太子位,将他贬为沂王,另立自己的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公元年,代宗重病期间,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飞黄腾达。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石亨带着英宗等人顺利奉天殿而去,将英宗扶上了宝座。等到天亮后,众朝臣陆续走入奉天殿,不料发现宝座上的皇帝已不是代宗,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口大喊“太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三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夺门之变后,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与西苑,离奇去世(关于他的死法,说法不一),被代宗以亲王礼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关于朱祁钰与朱祁镇,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