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德清演播:嘉伟)
明成祖金口玉言难改“东沙河”
东山口、十三陵水库和东山口古村,都位于今天的东沙河流域。东沙河明朝称天寿山水,清朝曾称干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民间俗称运粮河。此外关于东沙河的名称,还流传着一个明成祖改河名的传说。
话说明成祖朱棣在取得帝位后,打算迁都北京,皇陵自然也要修建在离京畿不远的地方。于是在风水大师廖均卿和几位贴身大臣的陪同下,他微服私访,到昌平选陵。走着走着来到了今巩华城北沙河畔,只见河水如练,柳丝依依,渔舟轻荡,商帆片片,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时从水边走来一位渔民,朱棣饶有兴趣地问:“此河风景如此美妙,叫什么名字呀?”渔夫答道:“沙河。”朱棣一愣,心想:“杀河?好凶残的名字啊,名字不好啊!”廖均卿知道朱棣误会了,便解释说:“皇上,沙河的沙,是沙里淘金的沙。此河乃是温榆河上游的一条支脉……”“我不管什么沙,杀气腾腾,如剑刺心窝。从今天开始,不准叫沙河,改名叫金河。”众臣立马附和道:“对对,叫金河,富贵。”
朱棣离开北沙河继续北行,一会就到了东沙河上游的东山口,他四下观望,指着山前的河流问:“廖均卿此河又叫什么河?”廖均卿欲说又止:“此河就是从天寿山前流过来的河……”朱棣说:“但说无妨。”廖均卿仍支支吾吾地说:“它叫……东沙河。”朱棣顿时龙颜大怒:“昌平为什么有这么多‘杀’河!”廖均卿连忙赔罪:“小人有罪!请皇上赐个名字吧。”
朱棣为什么如此忌讳杀字呢?朱棣姓朱,朱与猪字读音一样,是猪最后都要被杀。因此,不管这个大浪淘沙的沙,还是那个杀,朱棣都极为忌讳。朱棣正不知赐予何名时,忽然由远而近传来一曲民歌小调:“东沙河宽,东沙河长,东沙河边藏着一群狼,一天要吃三头猪,两天必吃三只羊。”朱棣听得真真切切,脸色立刻阴沉起来。刚把沙河改为金河,现在又是狼吃猪,搞得朱棣甭提多沮丧了。见朱棣不快,廖均卿趁机建言:“皇上,您给东沙河赐个名字吧。”朱棣略加思考说:“就叫银河吧。”回京后,朱棣立刻下旨:“禁称河名为‘沙’。”昌平县官奉旨施行。然而百姓根本不理朱棣那套,东沙河河名一天也没改过,一直叫到现在。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五08:20—08:30
重播:每周五17:50—18:00
收听往期节目:
有声书
编辑:夏薇
文字图片来源:“昌平民间故事丛书”编委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