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白浮泉遗址守护记这是京杭大运河发端最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5/9
每日叫醒叶建伟的不是闹钟,而是九龙池里9只白鹅呖呖咕咕的叫声。早起第一件事,叶建伟就会和白浮泉遗址管理服务中心的同事们一起,上山查看都龙王庙大殿的墙皮有无脱落,沿路观察哪些枯枝需要修剪,再回到九龙池检查水质,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叶建伟守护白浮泉遗址的第二年,虽然时间不长,但颇为用心:都龙王庙背后的明清石碑饱经风雨需要尽快遮挡保护,周围的砖墙年久失修也要定期加固,白浮泉内东侧龙头出水不畅需要疏通……这里的一点一滴叶建伟都熟记于心,丝毫不敢马虎,因为他所守护的泉水并不一般,这是京杭大运河发端的最北源。白浮泉曾是大运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运河漕运经历了几百年兴衰起伏,白浮泉也曾埋没草莽,如今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和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龙泉漱玉”盛景再现。谈起白浮泉的历史,可能并不为大众熟知,但是要论大运河之于元大都漕运的贡献,白浮泉功不可没。元代初建迁都北京时,城内人口激增,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和饮水短缺。但是京杭大运河只到通州,南方来的粮食需要再走60里陆路才能运到元大都,让运输的成本大增、效率骤减,于是修建一条自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显得迫在眉睫。忽必烈将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了郭守敬。作为杰出的水利专家,他深知要想让船只在水道畅行,首先要寻找到足够的水源。为此,郭守敬曾踏遍京郊,发现白浮泉水大而稳定,最终将其定为运河水源。为了引白浮泉水入京,郭守敬还首次提出了海拔高度理论,精确测量出白浮泉地势高于瓮山泊,引水向西南流入瓮山泊后,再向南汇入积水潭,穿过城区入通惠河抵达通州,自此漕粮、南方货品可直抵京城,开启了元代和明初期都城如火如荼的建设历程。之后,明成祖朱棣选址昌平区天寿山修建皇陵,担心引水工程破坏了皇陵的风水,为漕运做出年贡献的白浮泉才被弃用。从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迹渐失,但是白浮泉水仍涓涓流淌,明清两朝均被评为“燕平八景”之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十三陵水库修建后,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白浮泉水才逐渐干涸。在修缮同时,考古工作者也对白浮泉水文情况作了考古发掘。在地下发现了深色的淤泥地层,揭示了白浮泉水流向运河的大致路线。年3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将围绕白浮泉遗址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白浮泉重新开始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