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别看明朝皇帝们在地下住的亲密,其实选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0/16

别看明朝皇帝们在十三陵的地下“住”的比较亲密,实际上这一家子画风很奇特。

除了孤独长眠在旧都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和被叔叔躲位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还有明明当过皇帝楞是不让他“住”进明陵的明景帝朱祁玉,明朝其余的正统皇帝都长眠在北京天寿山脚下。

今天就通过十三陵的布局,其实也是他们给自己挑的位置,来谈谈大明朱家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旧事。

明十三陵依次建有(按他们在位顺序)长陵(朱棣)、献陵(朱高炽)、景陵(朱瞻基)、裕陵(朱祁镇)、茂陵(朱见深)、泰陵(朱佑樘)、康陵(朱厚照)、永陵(朱厚熜)、昭陵(朱载垕)、定陵(朱翊钧)、庆陵(朱常洛)、德陵(朱由校)、思陵(朱由检)。

01长陵、献陵、景陵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紧挨着长陵的是左献陵(朱高炽)和右景陵(朱瞻基)。

奇怪的是,看明十三陵布局,应该是左献陵,再左景陵。

那为什么景陵紧挨着长陵?

因为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这个儿子,却很喜欢朱瞻基这个孙子。

读明史我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

原本作为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之一,在兄长朱标死后,朱棣是很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奈何却摊上个宠孙子的父亲,朱棣不服却也无可奈何。

要说朱元璋,虽然创业很艰难,但草根出身的他还是欠缺一个皇帝应有的远见,不仅仅是他对开国功臣大清洗这些事,还在于他在选择接班人时犯的错误,没选贤没选能,却选个常年养在宫中没经过事儿的孙子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时,对政事茫然无知,把自己的老师黄子澄当成了主心骨。这黄子澄虽然有学识,但却不是个能参政的料。原本这一老一少想得挺美,全然忘了自己翅膀还没硬这回事,不仅急急废掉了五个王,还惊动了燕王朱棣,最后的代价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至于朱棣,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心虚不愿意呆在南京,还是因为雄心壮志,把都城改立北京,当时的边境地带,对迁都这事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但是至少要比当年因畏惧犬戎东迁的周平王要气魄得多。

顺便说下南京这个古都,六朝古都,传说都是为了南京的“龙气”,其实主要是因为南京守着长江这个天险,的确是个建都的理想之地。

都说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一子,虽然恨极了其父偏心,但自己也“宠”起了孙子。

原本他不喜欢朱高炽,觉得这个儿子体弱多病性情过于仁和,有多次想把太子换成另一个儿子朱高煦的想法。

朱高炽是个素有足疾的大胖子,虽然没有两个弟弟立下的功绩多,但他后方留守甚为妥帖,也很受大臣们拥戴。

他能坐上皇位,得感谢自己有个自少年时就有英锐之风、深得朱棣的喜爱的儿子朱瞻基。

在朱棣举棋不定时,解缙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朱高炽才成了太子,后来登基,也就是明仁宗。

只可惜明仁宗在位一年后便因病去世了,据说是因为他特别好吃,是“胖”死的。

明仁宗长子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宣宗一朝唯一的战事就是他叔叔朱高煦的叛乱,但是朱高煦被抓后,宣宗先是把朱高煦扣在大缸里,后用木炭烧缸,把朱高煦烤成了灰,手段残忍。

明宣宗最终是因好色过度,38岁就崩了,皇位传给了9岁的儿子朱祁镇。

他死后挨着最喜欢自己的爷爷朱棣也是无可厚非的。

02裕陵、茂陵、泰陵

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裕陵

离其祖父朱高炽的献陵有一段距离,中间夹着的庆陵是后来乱入的,原本裕陵应该挨得更近一些,那为什么离那么远?

这得从朱祁镇这个皇帝做的荒唐事说起。明英宗朱祁镇年少起,身边就有个得宠的宦官叫王振,英宗是唯王振之命是从。王振为了“衣锦还乡”,不仅撺掇英宗御驾亲征去打蒙古瓦剌,还怕大军踩踏家乡庄家,擅自调军,导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被俘后,大明朝果断换了皇帝,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也就是明景宗。这也是史上少见的二帝并存的局面。

这兄弟俩其实挺热闹的,原本朱祁钰是被硬拉着充当临时工的,没想到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来了,这就尴尬了,怎么办呢,朱祁镇就被封为“太上皇”。

原本这样也许会相安无事,但这明景帝的心啊一直悬着,不仅软禁起了朱祁镇,还把太子之位,从朱祁镇的儿子换给了自己儿子。

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病倒的时候,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当回了皇帝,而明景宗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不久便“病”亡了。死后不能以帝礼下葬,更不要说“住”进皇陵了。而朱祁镇自己,可能觉得自己被俘有愧于先祖,于是把裕陵建在离他们远一点的位置。

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茂陵

由于其父朱祁镇经历被俘、被放回、当太上皇又复辟,朱见深的童年是很不太平的,自己也是先从太子之位被拉下,后又被拽上去,总之,这可能是他喜欢上大自己17岁、都能当他娘的万贵妃的原因,极度缺乏安全感,重口!

这万贵妃宫女出身,心眼可不少,还极其奢侈,最重要的是把小自己十七岁的皇帝朱见深稳稳地攥在了手心里,并且嫉妒心膨胀,看见有孕的嫔妃就加以残害,差点导致朱见深无子。

好在有个宫女悄悄生下了孩子朱佑樘,虽然万贵妃也曾下毒手要除去这个孩子,没想到这孩子挺机灵躲过了。万贵妃又出幺蛾子,想着先套个近乎吧,没想到这孩子不吃她那一套,最后万贵妃等同于郁闷死的,奇葩的是,“情深”的朱见深遭受不了打击,半年后就去找万贵妃了。

明宪宗朱见深死后,依次挨着其父朱祁镇的裕陵。其子朱佑樘继位,是为明孝宗。

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泰陵

这明孝宗,可能因为从小过得谨小慎微,又因宫女太监保护才生存下来,所以他是大明为数不多的贤德明君,并且他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两口子都是纯良的主,可惜的是命短,36岁就病死。独留一个儿子朱厚照即位。

03康陵、永陵

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和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这两位皇帝,在史上的黑料都很多。

看他们陵寝的位置,明明是该挨着,却隔了那么老远,起因是明世宗朱厚熜特别讨厌他的堂兄朱厚照!甚至明史上朱厚照的黑料大多有朱厚熜的手笔。

所以朱厚熜死后离朱厚照的康陵很远。

明武宗朱厚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明朝皇帝,虽说很荒唐,但是他的喜剧色彩太浓烈了,想不笑都不行。

史上第一个爬宫墙逃跑的皇帝,也是史上第一个只想当大将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荒唐事许多,比如宁王谋反,大臣们都担忧的不行,他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不已。高高兴兴带着队伍去平乱,没想到到了之后,发现“乱”已经被王阳明平了。这位爷不爽了,要求放了宁王让他再抓一次。

又如,他姓朱,禁止老百姓吃猪肉,结果自己躲在宫里大吃特吃还被大臣撞见,没办法只能取消禁令。但他明明是个皇帝,却和普通士兵一起同食,是个谜。

唐伯虎一生最悲哀的事,可能就是才华横溢却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皇帝,以至于一生未能入仕。

最后明武宗朱厚照是自己非要划小船,没想到翻船了,自己落了水生了病,最终是咳血而死。

由于他没有儿子,皇位就传给了他堂弟朱厚熜。

再说说朱厚熜。

史书上看不出来他到底乐不乐意当皇帝,因为他从还没进皇宫就杠上了大臣们。

他这一朝是君臣关系最紧张的一朝,前期的朱厚熜还是很有为的,后期是把朝政甩给了奸臣和宦官,自己追求得道修仙,有二十多年没上朝。

这跟君臣不融洽有很大的关系,相看两厌。野史上他这一朝遭雷劈遭火灾的次数是最多的,最出名的传说就是他想把自己生父牌位改成皇帝,引起先祖不满雷劈牌位。

这位皇帝也是为数不多的古代“猫奴”,宠猫宠的不要不要的。

他死后给自己挑的位置不明原因,但离朱厚照很远是真的,这就同他不上朝就看不见大臣们一样,很可能是因为厌恶朱厚照。

他的陵寝规模已经超越祖制了,超越了前面几位长辈,直逼长陵。后来大清乾隆帝修明陵时,把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压缩回了规制内。

他的永陵至今都是焦点,因为失踪的《永乐大典》正本很可能就埋在永陵。

04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昭陵(朱载垕)、定陵(朱翊钧)、庆陵(朱常洛)、德陵(朱由校)、思陵(朱由检)。

第十二个皇帝,明穆宗朱载垕,昭陵。

不知道是不是被父亲明世宗在世时冷落有怨言,明穆宗没把昭陵建在看起来相对宽敞的右边,而是远离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自已在东边挤了个小旮旯。

朱载垕虽然从没被立为太子,但命中注定这皇位就是他的。

原本明世宗有四个儿子,先是长子生下两个月就夭折了,后是立的太子病死了,仅留下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两个儿子。后来景王也病死了,皇位自然而然由朱载垕继承。

可惜他在位不到六年,因为沉迷媚药、纵欲过度短命死了,除了这一点,他在位时也算是个贤明的君主。

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著名的“万历帝”,定陵。

作为享国最久的大明皇帝,在他在位的48年里,嗜酒、贪色、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近三十年没上朝。

大明所有皇帝里,他的昏庸无道是公认没争议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生前太过贪婪,所有皇陵,就唯独他的定陵被考古挖掘,遗骸还被拖出棺椁之外。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明江山是毁在他手里的。

定陵的位置应该也是自己精心挑选过的,没过河,也挤在东边。

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庆陵。

史称“一月天子”,明史上最短命的一位,在位仅一个月,但却赚足了眼球。

他既不是万历帝最喜欢的儿子,他生母也不是万历帝喜欢的女人,他身为虽然是最有资格当太子的人,但这个太子之位也是极其波折的,那时候万历帝属意的是郑贵妃的儿子。

虽然朱常洛还是被立为太子,但是在明宫发生的“梃击案”差点送了性命,很可能就是郑贵妃谋划的。在他继位后,并没有吸取前面几位皇帝的教训,依旧是沉迷于美色,最终命丧“红丸”。

由于他死的突然,陵寝肯定没有准备,于是就把他葬入了原来为明景帝朱祁钰准备的陵寝,并改名为庆陵。

所以庆陵乱入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上,也是无奈之举。

第十五个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德陵。

这是个沉迷当“木匠”的皇帝,而且也是个文盲皇帝,大字不识几个。他一朝魏忠贤、魏朝这些宦官当权,直接把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拖在了坟墓边上。

在位7年,最后死于“服药”。

死后被葬入德陵,位置比较孤僻,与性格同样孤僻的明世宗的永陵为邻。

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思陵。

看到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孤零零的一座陵寝,与河对岸的众明陵相去甚远,

很多人为他叫屈,说他明明是个当皇帝的料,奈何生错了年代。

但是,虽然赶上大瘟疫这种自然灾害,朱由校一朝的君臣隔骇也是极深的。

以至于最后他落得个“孤家寡人”的落寞场景。

结语:有人说大明皇帝不务正业,还能存在年,是如何做到的?毕竟大清皇帝都很勤奋,也不过年。

这是为什么,不如读一遍圈了很多粉的《明朝那些事儿》,从另一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

购买链接:

明朝那些事儿全套9册增补版14本全集插图版当年明月磨铁正版图书淘宝¥.2¥.3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