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朱祁钰让大明转危为安,为何最后却连明十三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0/28

论起大明风华,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朱祁钰。作为大明朝的第7位皇帝,朱祁钰在位7年,他指导于谦等大臣打败了瓦剌的挑衅进攻,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此外,朱祁钰还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整顿了当时明朝内外混乱的局面。

这样一位在明朝功不可没,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的皇帝。

为什么在他去世之后,连明十三陵都没有让他进呢?他是明朝在迁都北京后,第一个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他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明十三陵

临危即位为哪般

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而非长子,在长幼有序地封建王朝,朱祁钰本是无缘皇位的。因此,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承帝位后,朱祁钰被封为郕王。

如果风调雨顺,毫无疑问,朱祁钰一生都是一个王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机遇与挑战同时降临到了朱祁钰身上。

正统年间,瓦剌为患边境。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即位不久的明英宗正值年轻气盛,他一腔热血,御驾亲征,让当时的郕王朱祁钰监国。

然而明英宗出师不利,军事才能非常有限,又加上他本来就信用宦官,这些宦官又最是没有魄力和勇气的,于是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最终明英宗兵败被俘。

朱祁钰

当年的八月十六日晚上,慌乱紧急的脚步声打破了皇宫内的宁静。太监金英焦急地敲开孙太后的寝宫,传入一封信笺,传递的正是英宗被俘的消息。

孙太后读完信笺,悲痛不已,顿时就瘫在了座位上,闻讯而来的钱皇后,也一筹莫展,婆媳二人抱头痛哭。

消息传到京城,皇城内外一片混乱。把皇帝当成真龙天子的封建王朝,在得知他们的一国之君成为俘虏之后,霎时间,京城之中人人自危。

不像现代社会有着完整科学的制度国家,封建王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巧的是,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才两岁,后宫更无有才德的人。

危急之时,当时的监国,也就是郕王朱祁钰和群臣在朝堂之上痛殴王振党羽,致其三人当场毙命。

孙太后

随后在兵部尚书于谦等的支持下,宣布彻底清算王振集团的罪行,这不仅有力地提升了朝臣抗御瓦刺入侵的士气,而且粉碎了孙太后阻挠郕王即位,继续维持她及明英宗权力的企图。

同时也树立了郕王的权威,郕王即位,是明朝统治中心的重新确立,更是其后北京保卫战胜利的重要条件。

被拥立为皇帝,保卫了北京,改元景泰。按照道理来说,临危受命,稳定国家军心,应该大功一件,但是为什么朱祁钰最终却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呢?

朱祁钰(剧照)

背叛手足,过不抵功

古人十分看重兄友弟恭,所以他们把兄弟之情喻之为手足关系。兄弟如手足,说的是手和足统一于人的身体之中,共同构成生命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们当然不能分离,更不应该互相伤害。因此,手足之情常被人们格外看重也就在情理之中。

古往今来,有许多手足深情的佳话被人们称道,相对地,当然也就有一些手足相残的反例让人们扼腕。

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土木之变发生之前,他们确实是有着正常的手足之情,保持着正常的兄弟关系。

但是自从弟弟从监国的郕王变成明代宗,成为大明的第7代皇帝之后,一切都变了。

明十三陵

皇权魅力的吸引下,他们的手足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正常走向了勾心斗角。

朱祁钰在龙椅上坐稳后,觉得自己护国有功,深得人心。但是心底却始终觉得有一件事哽在心头让他十分不爽。

虽然朱祁钰现在是当朝皇帝,但是此时的皇太子朱见深是他哥哥明英宗的儿子。因为朱见深在英宗还没被俘虏前,就已经被英宗立为太子爷了。

到了手中的江山,朱祁钰自己还付出了巨大的平定战乱的心血,让朱祁钰再还回去,他可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毕竟龙椅只有一把,总是舍不得。

朱祁镇

景帝一心想着让他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自古以来废立太子一事就必须得到朝臣们的一致认可才行,否则就不得人心了。

但是,这完全是一个不合伦理和制度的事情。怎样才能得到朝臣们的支持呢?

于是在朱祁钰谋划一个合理借口的时候,一个太监给他出了个主意。

朱祁钰(剧照)

贿赂朝臣,贻笑大方

在某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朱祁钰开始不动声色地谋划了。他先召集内阁成员开会,此时的内阁有6个人。这六个人包括首辅陈循、次辅高榖,此外还有4名阁员,商辂、江渊、王一宁和萧鎡,他们当时是文官集团的头目。

表面上,虽然朱祁钰只是跟他们随便拉了一些家常,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公事,但这六位大臣都久经世故,察言观色不在话下。他们知道皇帝肯定不仅仅是找他们话家常这么简单。

于是脸上都挂着笑容,但是心里却在十万火急地盘算着如何应对。朱祁钰说完了一堆客套话,然后就宣布散会。6个大臣虽然猜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依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

但是散会后,聪明的太监兴安开始活动了。

兴安再次找到这个此前开会的6个大臣,这次,则是直接给他们送去了白银,而每个人领到数额分别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榖每人一百两,其余四位阁员每人五十两。

朱祁钰(剧照)

这就是太监兴安尽心竭力想到的好办法——贿赂朝臣,听起来都让人不可思议,当朝的皇帝居然贿赂朝臣,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他才不管这些,甚至打算继续贿赂下去。除了前面这6位重要的朝中大臣,其他的大臣也收到了数额不等的银两,虽然只有百十两银子,但是群臣自然心领神会。

收了钱的大臣们一致同意改立太子的倡议,因此在景泰三年五月,皇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朱祁钰之子朱见济继任太子。

首先,明代宗朱祁钰自己就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皇太子既然已经立过,通过收买群臣的方式再立,更不符合道德和制度。

如此,完完整整地体现出了朱祁钰的狭隘,为了钱权,居然采用一个小太监的想法,这样小格局的人,如何能登大雅之堂。

大臣(剧照)

英宗复位,新仇旧恨一起算

就在朱见济被立为太子之后,朱祁钰以为从此可以牢牢把皇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的时候。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朱见济在次年去世!

一切的筹谋随着朱见济的去世,功亏一篑。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他还在壮年,子嗣的问题还不用非常发愁。

但是,不属于一个人的东西,费尽心机终究难得。

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朱祁钰的重病使得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被摆上了朝堂。但是此时,大臣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深,有的主张立襄王。

争论不休之时,突然内宫传来朱祁钰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与朱祁钰商议。

朱见深

不知是否因为是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朱祁钰不久又睡着了。然而等朱祁钰这一觉醒来,早已经天翻地覆了,天下也已经不再是他的天下。

第二天早上没有等到朱祁钰群臣,以为第三天早朝就可以见到皇帝,但是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夺门之变,而后英宗复位。

因为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一片忠心向英宗的他,同时也断定朱祁钰难以痊愈,于是他便与内阁首辅徐有贞一道,秘密谋划,来帮助英宗复位。

计划筹谋之后,他们拜见还健在的孙太后,获得了孙太后的懿旨。终于,在同年的正月十七凌晨,石亨、徐有贞在筹谋之后,率军打开了长安门,然后迅速迎回了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至此,英宗复位。

次日,也就是传言朱祁钰病情好转的第三天,朱祁钰便被废为亲王,软禁于宫内,不久他便病死于永安宫。

朱祁钰(剧照)

明英宗复位当日还立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打入下狱。

明英宗复位后,毫无疑问不会再给他翻身的机会。

他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然后废了他的帝号,重新赐谥号为“戾”,人称“郕戾王”。

这一听就是一个恶谥,意在表示朱祁钰终生为恶。对于已经去世的朱祁钰,也只是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这也是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祁镇(剧照)

总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客观地回看朱祁钰的一生和他最后的结果,朱祁钰在位期间,无论是整顿军队,发展经济还是整治当时的水患,其实是功大于过,但是他却无法逃过伦理的审判。

贪恋权财和王位,不仅架空返朝的英宗,还易立皇太子。

或许人无完人,但是上天也不允许他康健,英宗复位自然要跟他算出新仇旧恨。

斯人已逝,未葬入明十三陵的是与非或许已经与他无关了。

参考文献

[1]林延清.左顺门事件与景泰帝即位[C]//.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明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6-29.

[2]刘继兴.奇闻:皇帝向臣子行贿[J].政府法制,(17):26-27.

[3]陈时龙.过渡皇帝——朱祁钰小传[J].紫禁城,(06):24-25.

[4]尹选波.试论景泰帝朱祁钰[C]//.明史研究第3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