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历经几百年,有辉煌也有低谷,明朝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因此它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故事,大明王朝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给后人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间,其中无字碑就是其中之一。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十三陵是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墓碑追思先人的习俗,皇家陵寝当然也不例外,十三陵代表十三座陵寝,每个陵寝有自己的墓碑,其中明成祖朱棣的墓碑正面刻有“大明长陵神功神儒碑”,下面刻有明仁宗为其父皇歌功颂德的碑文。除了朱棣的墓碑刻有碑文,其他十二座墓碑都是无字碑,这又是什么操作呢?十三陵景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顾炎武访问十三陵的时候问大臣们,为什么墓碑无字,大臣们的回答是“皇帝功高厚德,无法用文字形容”,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大臣的敷衍之词。第二种说法是朱元璋曾说过碑文所记的内容都是大臣们的粉饰之文,不能教育后世子孙(说的实在一点就是马屁拍的太好了,内容失真了)。翰林院的学士们一听朱元璋这样说哪里还敢为皇帝写碑文(写的好了认为你在弄虚作假,乱拍马屁;写的不好那不是在否定皇帝的政绩吗,很容易被满门抄斩。)这种说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后来都是由在位的皇帝亲自给先帝写碑文,朱棣给朱元璋写,明仁宗给朱棣写,按照这种说法,那其它墓碑应该是有碑文才对。从朱棣以后墓碑上为什么都没有碑文?中间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明仁宗开始的后七位皇帝都没有立墓碑,直到嘉靖15年才立墓碑,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请明嘉靖帝世宗撰写七陵碑文,当时的嘉靖帝整天沉迷酒色,不务正业,哪有心思管这些事,从明世宗以后明朝所有皇帝的碑都成了无字碑,找个好听的理由就是像前面大臣们所说的那样,皇帝的功德已经不能用文字来形容了,所以后面的皇帝干脆不写了。十三陵无字墓碑还有人认为这是效仿武则天的做法,武则天就立无字碑,因为皇帝们都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否定的地方,所以怎么写好碑文是一个难题,还不如做到“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武则天乾陵无字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