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国家禁止挖掘帝王陵1965年考古队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5/19
众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件,由于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环境已经恒定,如果这是没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就盲目发掘势必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中国考古界有一个大悲剧,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考古挖掘号称是经过慎重选择、认真论证、报经审批、由专业考古人员实施、有明确学术目的的科学发掘工作。年,郭沫若等考古学家向国家建议挖掘定陵,最开始遭到了很多学者反对,但郭沫若复等人一在坚持下,终于获得了批准,年前的明定陵的修建耗时6年,花费万两而建成,虽然规模相对于其他帝王陵不是很大,但由于是帝王的规格埋葬,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年开始明定陵的发掘,经过两年时间,历时1年半才找到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刚墙,也就是所谓的地宫入口,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时,被震惊了。整个墓室金碧辉煌,各种字画、织锦色彩绚丽,陪葬的珠宝闪闪发光。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金器、玉器等文物。当空气进入这个封闭近年的空间后,字画绸缎内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化也有相当大的损失。定陵的开挖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当时国家尚且穷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预算来保存这些文物,不少珍贵文物甚至被装在纸箱里面堆在研究所的储藏室里,一放就是数年!而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国宝级的金丝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员当垃圾扔了。后来陵墓遭到破坏,皇帝三人尸骨无存。回忆起当年发掘过程,不由想起老前辈夏鼐先生在定陵发掘三十年之后的遗憾: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不过,郭沫若等人丝毫没有吸取挖掘定陵的教训,年,郭沫若等再次申请挖掘长陵,各种珍贵文物被破坏,让社会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们纷纷请求停止对帝王陵墓的发掘,他的再次请求令领导们非常生气,并坚定回绝了郭沫若等人,并禁止以后不能挖帝王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