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1958年明定陵挖掘出4顶凤冠,凤冠的主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5/19

明定陵出土4顶凤冠,凤冠主人却令人惋惜。

年7月,郭沫若、吴晗的建议下,尘封多年的北京定陵终于被发掘,这是一座埋藏着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秘密陵墓,历经岁月,重见天日。

定陵内共有三座墓室,分别埋葬着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考古人员对三人棺椁中的陪葬品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万历皇帝的棺椁中,陪葬品丰富多样,包括金碗、金盆、金酒壶等金器,以及大量种类繁多的玉器。孝端皇后的陪葬品虽然没有万历皇帝那么多,但也包括差不多规格的金器和玉器,除此之外,还有两顶凤冠。

相较于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陪葬品显得异常朴素。她的金玉之器几乎不见踪影,连银器也只有寥寥几件。

然而,在她的棺椁中,却发现了两顶华丽的凤冠,这在她简朴的陪葬品中显得尤为醒目。这两顶凤冠精美绝伦,极尽华贵,但当你知道凤冠主人的身份后,却会感到一丝丝的怜悯。

孝靖皇后以“慈孝”著称,她的棺椁中出土的两顶凤冠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前者是万历皇帝原配出席正式活动时佩戴的,龙凤的数量象征着她的地位。

孝靖皇后姓王,出生于永年伯王伟家族,万历六年,年仅十四岁的她就嫁给了万历皇帝,成为了皇后。

王氏自幼体弱多病,身体常抱病痛,因此在万历皇帝心中地位不高。然而,王氏从小接受“三从四德”教育,虽为皇后,但从不倚仗权势,反而性格温婉。

即使与万历皇帝感情不深,仍坐拥皇后之位四十二年。王氏严格遵守宫中女子的礼仪,尤其是孝顺孝定太后,常亲自前往其宫中探望,深受喜爱。

然而,皇后之首要任务是为皇帝延续龙脉,诞下皇子。然而,王氏体弱多病,难以怀孕,最后只生下一个女儿。因此,王氏在万历皇帝心中的待遇逐渐降低,甚至长时间见不到皇帝。

明朝非常重视嫡长子继承制,而万历皇帝偏爱郑贵妃,就是看重子嗣。即使失宠,孝端皇后依然保持低调,或许她认为自己无法生育皇子,皇帝宠爱其他妃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朝臣们认为皇帝的行动有风险。一个名叫王德完的官员向万历皇帝提交了一份名为《赤诚之心恳请尊重皇后以光大皇帝的美德》的奏折。

在奏折中,他提到皇后是所有妃子中地位最高的,看到皇帝的这种行为竟然保持沉默,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然后,王德完用历史上的例子进行比较,他说汉文帝曾经宠爱慎夫人,对她的待遇如此之好,以至于慎夫人有时可以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在古人眼中,地位的高低有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普通的后宫妃子和皇后的待遇应该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如今孝端皇后备受冷落,而郑贵妃备受喜爱。

当年,汉文帝的这种行为被一个名叫袁盎的大臣劝阻了,这件事一直广为流传,成为君主开言纳谏的一段佳话。这次,王德完想效仿袁盎,希望万历皇帝也能听取他的建议,对孝靖皇后好一些。

然而,事与愿违,万历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直接将王德完关进监狱,严刑拷打,并要找出他的“同党”。

当初,朝中许多大臣都为王德完求情,但愤怒的万历皇帝却把所有为王德完求情的大臣视为王德完的同党。然而,此事却成了谣言,在民间广为传播。

而且谣言越传越离谱,有人说“孝端皇后平时吃的东西,一大半都被万历皇帝扣下了,导致皇后连饭都吃不饱。”这时,才有人告诉万历皇帝,这些谣言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十几年,只是这次王德完入狱的事将谣言推到了最高点。

无奈的万历皇帝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王德完杖刑八十,不再追究。而被卷入这一切的孝端皇后,还是在万历皇帝的冷落中度过了余生。

虽然看起来孝端皇后很可怜,但实际上,她的可怜和孝靖皇后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孝靖皇后的命运转变:出土的三龙二凤冠和九龙九凤冠,保存完好,现为珍贵文物。她父亲王朝菜是锦衣卫百户,母亲出身低微。

十四岁那年,她被选入慈圣李太后的慈宁宫,成为一名宫女。然而,命运在万历九年出现了转折。

在慈宁宫中,万历皇帝在李太后面前洗手时,遇到了宫女王氏。王氏提着一桶水刚好路过,万历皇帝在她的帮助下洗了手。

那一刻,万历皇帝被王氏的美貌所吸引,不禁对她产生了好感。然而,这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临幸,王氏却因此怀上了万历皇帝的孩子。

在后宫中,皇帝临幸宫女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万历皇帝对此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王氏生下了孩子,李太后才发现这件事。

经过仔细的调查,李太后发现王氏从未离开过慈宁宫,这说明她生下的这个男孩一定是万历皇帝的亲生儿子。这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万历皇帝还没有宠幸郑贵妃,而孝端皇后又一直未能生育儿子。

因此,这个孩子成为万历皇帝的皇长子。李太后找到万历皇帝询问事情的真相,一开始,万历皇帝坚决否认,但根据宫中的不成文规定,皇帝临幸宫女就必须留下信物。

幸运的是,李太后找到了万历皇帝留给王氏的一个首饰,这成为了证明王氏身份的关键证据。

万历皇帝不得不承认李太后的要求有道理,于是他同意给王氏一个名分。然而,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李太后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说:“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

”这句话表面上是告诉万历皇帝,不论她是什么身份,他都应该给王氏名分,但实际上李太后是在提醒他,她曾经也是个宫女,他也是宫女的儿子。

最终,万历皇帝册封王氏为“恭妃”,并给她生下的皇子起名朱常洛。有了儿子的万历皇帝非常高兴,不仅赏赐了她哥哥王道亨锦衣卫带俸指挥的职位,还给了她大量的银两。

万历皇帝也非常喜欢王恭妃,对她爱护有加。然而,随着郑贵妃的出现,王恭妃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郑贵妃能歌善舞、明眸善睐,很快就吸引了万历皇帝的注意力。

而王恭妃,由于没有皇子,自然就受到了冷落。

万历十四年,郑贵妃为万历皇帝诞下皇子,取名朱常洵。此时,群臣纷纷建议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心中更倾向于郑贵妃之子朱常洵。

他回复群臣称,孝端皇后尚未生育儿子,再等待两三年为宜。宰相申时行再次上书强调立太子的重要性,万历皇帝表示已知晓,并遵从前旨。

然而,大臣们的不断进言让万历皇帝对王恭妃的感情逐渐转变为厌恶。最终,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郑贵妃晋升为皇贵妃,而王恭妃则被冷落一旁。

万历皇帝的这一决定引发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个名叫雒于仁的大臣直接撰写了一篇《酒色财气四箴疏》,在文中直指万历皇帝是一个不理朝政、满脑子只有酒池肉林的无能昏君。

而此时的万历皇帝呢?一开始他为自己辩护,但后来连辩护都懒了,只要是有大臣关于立太子或者几个妃子的上书,他都不再批阅。

原本只是皇帝偏爱哪个妃子的事情,却逐渐演变成了涉及国运之本的立后斗争。眼看这场皇帝和群臣的斗争愈演愈烈,身为万历皇帝生母的李太后坐不住了,年迈的她亲自出面劝诫万历皇帝,最终在万历二十九年让朱常洛坐上了理所应当的太子之位。

万历皇帝对王恭妃的厌恶并没有因君臣斗争的结束而改变,即使朱常洛成为了太子,他也未曾给王恭妃任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