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享国接近年,历16位皇帝,相信大家对明朝皇帝都不会陌生,他们在明朝历史上,或者说历史上的存在感都不低,因为明朝历代皇帝各有特色,甚至可以用奇葩来形容,蛐蛐天子明宣宗、一夫一妻明孝宗、道士皇帝明世宗、几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一月天子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亡国君主崇祯皇帝等等。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皇帝,他是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首先他的年号没有什么特别,其次他本身没什么突出特点(除了好色,死于女色),其三他不是文治武功卓越的皇帝,他就是明穆宗朱载坖(jì),后世误称朱载垕,其实朱载垕另有其人,为明朝齐东王。名字是别人的,死后还埋进了自己爷爷的陵墓里,可以说非常透明了。
隆庆帝——朱载坖
朱载坖,(年-年),年号“隆庆”,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第三子,明朝第12位皇帝,嘉靖四十五年(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隆庆六年(年),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存在于老爹与儿子身影下的皇帝
朱载坖,他爹是在位四十五年的道士皇帝嘉靖,他儿子是在位四十八年的万历,夹在两个存在感超高的皇帝中间,隆庆帝短短六年的皇帝生涯,终究是难有亮点。
嘉靖帝——朱厚熜
朱载坖本来跟帝位无缘,因为他是嘉靖的第三子,并且从小不受老爹喜欢,在二哥朱载壡死后,作为在世的皇子,朱载坖按顺序应该是位居皇位第一继承人的,入主东宫,取得储君的身份。但正在明世宗这种畸形的心理作用下,太子之事就没有了动静,群臣也是每有所请,迟迟不见回音,甚至屡次发生朝臣为此被杖被囚被杀的事情,就这样太子之位一直悬了十八年之久。
嘉靖四十四年(年)正月,朱载坖皇位道路上唯一竞争对手朱载圳死于藩封安陆,成为了大明帝国唯一的合法皇位候补人选。这期间的朱载坖,何尝不焦灼热盼,但他却从未得到过来自皇帝老子的父爱。相反,首当其冲的成了被忌恨的主要对象,一直处在生活苟安窘迫、命运朝夕危惧当中,明世宗不仅剥夺了他本应享有的母爱,还祸及了他的儿子朱翊钧。
万历帝——朱翊钧
可以说,一直到嘉靖驾崩,朱载坖一直生活在来自父亲的高压之下,战战兢兢,也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登基后过度放纵,最终纵欲而死。
配角比主角大牌的王朝
做皇帝六年时间里,根据明史记载,朱载坖仅主动召见过大臣两次,其余时间深居后宫做着花天酒地的游戏。在金銮殿上朝,朱载坖听文武百官唇枪舌战,常常一副鸭听天雷的表情。你们说你们的,我不表态、不负责、不决策。
徐阶
纵观明史,真正由朱载坖决策的事件果真少之又少。“隆庆开关”或许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但幕后的推动者以及执行者却是那些大臣们,与皇帝干系并不大。隆庆时代,朱载坖这个王朝戏的第一主角拒绝做出生动的表情,拒绝推动剧情往前发展。
张居正
而真正出戏的其实是那些配角们,就历史上的知名度而言,隆庆时代的配角也远比主角出名。他们是徐阶、张居正、高拱、海瑞等人。当皇帝在后宫中演出花样百出的夜夜笙歌时,徐阶、张居正、高拱、海瑞等在前台出演一场场冲突激烈的大戏。
海瑞
这个王朝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复杂的,主角与配角之间,他们各演各的,主次颠倒、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和父亲嘉靖皇帝朱厚熜比起来,隆庆皇帝朱载坖更少地介入朝政,更多地介入后宫。大明帝国的朝政与后宫概念到了第十二代皇帝朱载坖这里,算是合二为一,再也找不到清晰的边界。
给后世留的瓜:纵欲而亡
隆庆元年年四月开始,皇帝命礼部定期选女三百人进宫。而且每次选取的民间女子年纪在十一岁以上、十六岁以下,个个青春靓丽,都是皇帝朱载坖所喜爱的。大明帝国浩大,然而皇帝感兴趣的只是后宫,江山与佳人,皇帝爱佳人甚于江山。
隆庆帝
如果说隆庆皇帝的父亲嘉靖皇帝半缘修道半缘君,左手是道右手是后宫的话。那么隆庆皇帝朱载坖则将其合二为一,完全走向了形而下,在后宫的泥潭中流连忘返。史料记载,隆庆皇帝每天都要临幸宫女,并且乐此不疲。到隆庆五年(年)的时候,朱载坖已然不能上朝,身体坏到极点,隆庆六年,病重的明穆宗一命呜呼,终年35岁。
隆庆没啥特点,就算这好色也不算得多奇葩,毕竟历朝好色帝王也不少。
明穆宗朱载坖的名讳依《明史·穆宗本纪》该叫作“载垕”,其实这是后世的笔误。在嘉靖、隆庆年间的史料中,他的名讳实为“载坖(jì)”。《明实录》明确记载,“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拥裕派大臣陈以勤在为朱载坖辩护时也提到:“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而邻国朝鲜所保留的档案中也记载其名为“载坖”。并且朱载坖并没有改名的迹象,而叫“朱载垕”的在当时另有其人,那就是衡府齐东安和王。
明万历年间文人卢翰的著作《掌中宇宙》中将明穆宗的名字误写为“载垕”,此一讹误为朱国祯《皇明史概》、谈迁《国榷》等书及清廷官修《明史》等书所沿袭,导致后世普遍弄错了朱载坖的真实名讳。
堂堂大明朝皇帝,名字都被后人记错,而且在有史料可考的情况下一直未改,朱载坖也算“千古一帝”了。
隆庆六年(年)五月二十六日,隆庆时代宣告结束,虚弱的皇帝在三十六岁的壮年去世了。隆庆皇帝朱载坖大约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早地过世,以至于他还来不及为自己修建陵墓。匆匆忙忙间,朱载坖被下葬于嘉靖皇帝生前为其父兴献王朱祐杬修建的陵墓中,也就是朱载坖的爷爷的陵墓中,死了还要蹭老爹给爷爷修的墓,不知他在地下会不会被嘉靖一顿暴揍。
朱载坖
除了隆庆开关、隆庆和议等改革之举外,朱载坖并没有什么值得标榜的地方,即便是这些“雄才伟略”也是在一批通事务之臣努力下的结果。在改革面前,作为一个庸碌无为的昏馈之君,朱载坖算是“无为而静治”,依托身边的一批属任大臣,推动大明帝国走到了或兴或衰的交叉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