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顾炎武写居庸关的一首诗,短短数十字,带你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2/1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居庸关在北京昌平西北军都山上,掌控军都山隘道,是北京城西北屏障,长城险要关口之一,明朝洪武元年()建成。

居庸关两旁高山夹峙,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十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燕京八景之一就是“居庸叠翠”。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儒,一生著书立说,名重天下,《日知录》是其代表作。

历史上的某一天,顾炎武风尘仆仆来到了居庸关前,眼前的景象让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01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音贬)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经过(音郭)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清)顾炎武《居庸关》

赏析:

下口:即夏口,南口,在北京。本朝:指明朝。因顾炎武以明朝遗民自居,不承认清朝统治,故称明朝为本朝。

陵寝:帝王坟墓叫陵寝,这里指十三陵,即明朝十三个皇帝墓葬处。

燕代:泛指北方地区,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代国所在地。经过:经历,历史。

居庸关高耸矗立,直插云霄,仿佛倚靠着青天;关脚下的溪涧里,山泉水急速奔流,关两旁只有鸟才能飞过的山道,好像悬在高山上。

自古以来,守卫的兵卒频繁地来往于居庸关和夏口之间;明朝十三个皇帝的坟墓也依托着这雄伟的居庸关。

坐马车穿越居庸关,看见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障据险,路才容轨,听到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登高远望,只见耸立在一重重山冈之上的一座座烽火台,一行行由上而下,就像飞落在眼前的雁阵。

居庸关地处古代燕国代国的疆域,这一带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慷慨悲歌的壮士,不像那些游子们,只是悲叹个人流落风烟之中。

这首诗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叙说了居庸关的险峻雄奇,寄寓了自己希望有所作为的感慨。

诗的首联与颈联集中写景,“突兀倚青天,鸟道悬,褊峡,烽点重冈”等一系列词语,显明地描绘出居庸关的险峻雄奇,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02

明亡清兴,江山易主,对顾炎武是很沉重的打击。

他不甘心接受这一既成事实,于是就北游燕赵古地,考察地理形势,计划有朝一日恢复故国,这首诗就是在如此背景下写成的。

他写居庸关的险峻雄奇,就是抒发对故国的思恋;他把居庸关写得愈险峻,愈雄奇,心里对故国的思恋就愈深沉,愈浓烈!

就诗歌艺术方面说,他是成功的,他笔下的居庸关险峻雄奇,巍然矗立于世人面前;

可从实现宏图壮志方面说,他是失意的,无论他以明朝遗老自居的态度,还是遍游各地考察地理形势并广泛联络同道的一系列活动,都在铁的事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朝代更迭,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顺者昌逆者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人想阻挡,想复古,都是徒劳的。

可惜一代大儒顾炎武的壮怀激烈,只能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唯有这首诗,仍然在诉说着居庸关的险峻雄奇。

03

穿越历史烟云,险峻雄奇的居庸关抖擞精神,迎接着今天无数慕名而来的客人。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许就有你,正一边观看面前的无限风光,一边啧啧称赞呢。

感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