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朝共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叫ldquo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4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9.html

北京是五个王朝的都城,按理说,应该有五个朝代的陵墓群。可是,由于辽、清两代的帝王陵墓没有设在北京,而元代由不崇尚厚葬而没有陵墓留下来,金代的帝王陵墓早已经被明王朝摧毁。唯有明代的帝王陵墓群明十三陵,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京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十三陵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在世界上众多皇陵中,算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陵墓群。它规模非常大,总面积约有余平凡公里,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距离北京城区约50公里。

明十三陵自永乐七年开始作为皇陵使用,在明朝多年的历史洗礼中,明十三陵先后诞生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位妃嫔、一位太监。埋在这里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自缢于景山的崇祯皇帝。

懂得明朝历史的人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即明朝明明诞生过十六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叫“十三陵”呢?应该叫作“十六陵”呀?

事实上,这个墓葬群里到底埋葬了多少位皇帝呢?

首先,请各位来看看十三陵里各家皇帝的位置图:

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独少了哪三位呢?一、“我爱南京,只葬南京”

当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老朱当时开国后是在南京定的都,那会儿北京是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试想,老爹死了,怎么可能去葬在儿子的封地上呢。

因此,老朱当年喊出了:“我爱南京,只葬南京!”的口号,死时葬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

二、“叔叔你好狠,夺了我的位!”

老朱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小小朱,即他的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开启了大明的第二代王朝。可是这时候,小小朱的叔叔们坐不住了,你这小孩凭什么啊,而且刚当上皇帝就搞削藩,把我们这些叔叔弄得很惨,于是乎,四叔坐不住了,一个“靖难之役”把侄子打下台,自己做皇帝,并迁都北京,从此,北京开始了他的首都时代(也是房价高涨的时代!)

而被打下台的建文帝在掩护下成功逃脱,从此之后不知所终,作为叔叔的朱棣出于关(sha)心(ta),自当上皇帝就开始一直寻找侄子的下落,其实是为了斩草除根,但都无果,于是,这第二位皇帝一直行踪成迷,至死也不知道他葬在哪儿!

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两位皇帝,估计大家都会很容易的想到他们不葬北京,但这第三位,相信就鲜有人知道了,他是谁呢?

就是他朱祁钰!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就深刻的YY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医的故事。

朱祁钰是谁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弟,众所周知,当年本来是他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是为“明英宗”,结果这皇帝年轻时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当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已经打到国境时,他听信太监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本来皇帝御驾亲征没啥,还能鼓舞士气,但英宗这次的亲征却在太监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成了一次“闹剧”,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获,成了“俘虏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当时朝野振动,皇帝都被抓了,国家咋办啊!不过咱中国古代历来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着呢,眼红着呢。于是,经过商议,由英宗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来,在朱祁钰的带领下,打破了瓦剌的进攻,英宗也被放了回来,再之后,通过“夺门之变”,朱祁镇又从当时已病重的弟弟手中夺回了皇位。

哎!夺就夺了呗,可英宗要夺的“彻底”,咋彻底啊?就是把朱祁钰当皇帝后开始在十三陵里修建的陵寝也给“夺”了,搬走了,“你以后都不是皇帝了,不准葬在十三陵!”

(景泰陵)

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哥哥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所以,明朝虽有16位皇帝,但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没有被葬在十三陵里。

往期回顾过周末,谁能比宋朝人更小资?妙!中国各省的奇妙对联,快看看你的家乡!

内容来源:豆初中历史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件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