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永乐大典最终去向,究竟是在清朝皇陵中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2
脸部白癜风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69694.html

登基后的朱棣,为了彰显功绩,特命解缙领三千多国子监监生,编纂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典籍:《永乐大典》。当时朱棣,不但让多年不问政事的姚广孝负责监督编纂该书,还对解缙说过这样一段话:读书人口袋里有了一定积蓄,都知道买书,更何况是朝廷?书籍的价值不能用银钱来衡量,我愿搜罗天下书籍,编纂成一部读书人、庶民都能从中获益良多的奇书。这就是说朱棣愿意倾大明举国财力,去搜集天下书籍,编纂《永乐大典》。

解缙果然没有让朱棣失望,三千多国子监监生最终编纂的《永乐大典》囊括:经史子集、儒道释、工技、戏剧话本小说、农业、医学、天文星象等多个领域。该书分门别类,上承先秦下迄明初,共吸收八千余本古书。

然而令人感到无比惋惜的是,这本中国第一百科全书的正本,随后竟然神秘的消失了。它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朱棣迁都北京时,特命朱高炽负责迁都事宜。王都北京竣工后,朱高炽特意将该书放在皇宫三大殿,临近的文楼内。年{嘉靖执政的第三十六年},文楼附近突然发生一场火灾,担心该书被大火焚毁的嘉靖帝,一夜之间连降三道旨意:命人务必妥善保护好《永乐大典》。由此便可知该书的珍贵程度以及明朝历任皇帝中。

嘉靖帝是最重视、喜爱该书的,一场大火,让嘉靖更加爱惜《永乐大典》。觉得该书无比珍贵的嘉靖帝随即下令,让人重新抄录一部《永乐大典》的副本。抄录工作历时四年,直到嘉靖帝驾崩副本《永乐大典》也没有抄完。等到副本抄完后,新皇又下令将正本送至大明陪都{南京}的文渊阁内,副本留在京城皇史宬。可是就在将该书送往文渊阁之际,《永乐大典》的正本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从此史书对于该书正本,也没有了记载。后世史学家对于这本中国第一百科全书的下落,做出过以下几种推测:

也许是毁于大火,也许是毁于乾隆:两度在北京做过官的史学家全祖望曾有幸接触过《永乐大典》的副本。全祖望曾说过:顺治帝闲暇之余,喜欢博览群书,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才知道《永乐大典》的正本被顺治帝收藏在乾清宫内。康熙继位后,喜欢读书的他,又将《永乐大典》的正本放在了皇史宬的书架上{康熙读书的地方}。副本则被康熙命人移存到了翰林院。鲜少有人知道,该书正本就在皇宫大内。按照全祖望的说法,咱们能知道《永乐大典》正本的丢失,应该是发生在雍正执政以后{雍正、乾隆、嘉庆}。

后世有人认为该书正本是毁于嘉庆年间的一场大火。但编者却有一种不同的猜测。既然多位帝王都如此重视该书,那他们又怎会不妥善保护该书呢?《永乐大典》正本的神秘丢失,必然是在特殊情况下突然发生的。雍正帝死后,乾隆曾降旨将为雍正炼丹的道士驱逐出皇宫。当时炼丹道士所用的丹炉,书籍,朱砂、药材,都被乾隆下令焚毁。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一定极度混乱,《永乐大典》的正本是不是在这时丢失{炼丹道士偷盗或是宫人趁机私藏}或是被焚毁的呢?等到纪晓岚奉命编纂《四库全书》时,用到的只不过是翰林院内珍藏的该书副本。

藏在永陵内:担任过钱钟书先生考古助手的学者栾贵明,在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永乐大典》的正本很可能在明嘉靖帝下令抄书后不久,就被带入了嘉靖帝的陵墓中{永陵}。换言之清朝全祖望看到的两部《永乐大典》,都是副本。因嘉靖帝过度喜爱该书,他就特意留下遗命,将该书正本放入自己的陵墓中,陪伴自己。

总结:从明朝一众皇帝墓中,发现《永乐大典》正本最大的可能,还是嘉靖帝的永陵。长陵发现该书正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下令修书者是朱棣,没必要多此一举}。虽然以上这些都是后世史学家的猜测,但有一点还是很让人担心的。该书存世已经有五百多年,如果它真的在某一座皇陵内,将极有可能因为墓中潮湿的环境已经发生损坏。这也是当年郭沫若先生急于挖掘明十三陵的原因。题外话:乾隆帝一生极度喜爱古玩字画。按照全祖望所说进行推理,该书正本是不是也有可能被乾隆帝带入陵墓中,随后又被孙殿英盗走了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