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徐妙云原型:12岁入宫9年生育7子,死后朱棣17年不再立后!
文|半夏
《山河月明》火热开播,为观众们拉开了明朝历史的帷幕。剧中少年朱棣桀骜不驯入军营,一眼相中敌国公主海别,铁了心要和朱元璋给他选的媳妇徐妙云退婚。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与徐妙云大婚,开启了先婚后爱的剧情,然而史实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上的徐妙云原型是明成祖朱棣唯一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与剧中相同的是,她的父亲徐达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草根生涯里为数不多的玩伴之一。但是不同的是,当朱元璋提出想要让四儿子朱棣和他家大闺女结亲时,徐达并没有吹胡子瞪眼的不同意,反而大喜过望旋即叩首谢恩。
虽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被封为魏国公,但说到底不过是君臣关系,能和皇子结亲对于徐家来说还是高攀。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徐达此人刚正不阿、慎独慎微,虽戎马一生却不是个大老粗。且当时的徐达率领大军驻扎北方多年,他很怕徐达拥兵自重,难以把控。
又听闻徐家长女才华出众饱读诗书,在应天享有“女诸生”的美名。便和马皇后商议先把徐家长女带到身边调教,这样就算是把婚事定下来了。
就这样洪武六年左右,年仅12岁的徐氏便离开父母来到马皇后身边,每日侍奉在未来婆婆身边,并且遵听她的教诲。马皇后勤俭质朴,她耳濡目染铭记于心。并且用心的将婆婆的言行教诲记录成册,后又扩充编纂成《内训》。马皇后对她十分满意,不仅在朱元璋面前大肆夸赞,并有意安排她和四子朱棣多加相处。
所以说,徐氏和朱棣并非先婚后爱,而是从洪武六年至洪武九年大婚,他们相识相知已达三年之久,当真是青梅竹马少年伉俪。洪武九年正月徐达回京,徐氏和朱棣在应天大婚,获封燕王妃,随朱棣一起前往封地开启了21年的北平生活。
成婚后徐氏过人的才智就完全展现出来,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她独自一人掌管燕王府内的大小事务十分得心应手,让朱棣不管是外出征战还是府衙论事全无后顾之忧。
夫妻二人在北平过得十分舒心,恩爱非常。九年的时间里一口气生下了七个孩子,可是说这九年徐氏都是在频繁怀孕生子的过程中度过的。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后来朱棣贵为天子,他拥有十余位妃子,但却还是只有九个孩子,前七个都是徐氏生的。
徐氏对于子女的教养也十分用心,七个孩子中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性格各异,作为母亲她因材施教,教育他们要互敬互爱。因此母亲在世时,三兄弟虽互相不服气,但也算是和平相处,没生什么事端。
然而朱元璋去世后,皇长孙朱允炆为建文帝。这个大侄子可不像长兄朱标一样和朱棣交好。他虽然仁政爱民,但对亲王叔叔们却十分绝情大力削藩。朱棣眼看着侄子就要对自己下手了,无奈之下决定先发制人,率大军南下应天发动靖难。
朱棣一行带走了北平的主要军力,留世子朱高炽和王妃徐氏留守北平。这给了南军守将李景隆可乘之机,他率领大队人马突袭北平城。当时的徐氏挺身而出,协助儿子排兵布阵死守城门。
李景隆的军队宛若猛虎,眼看着将士们一个个倒下,徐氏不愧是将门出身,她身披战甲手握宝剑,号领全城军士家眷、劳作妇女,揭竿而起死守到朱棣大军回归。她的这番作为令朱棣和众多靖难之役的功臣都十分折服。
后来朱棣顺利夺得宝座,徐氏被封为后。成为一国之母的徐氏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更加谨言慎行,她的弟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牺牲。朱棣有意册封去世的弟弟,但却被她阻止了。因为不想外戚势力将来影响中央。这样理智到近乎绝情的徐氏,让朱棣和三个儿子都不敢不敬。
在徐氏为后期间,她不仅约束后宫的女子言行举止。还成立了一个妇女协会,其中成员多为大臣妻女,她将《内训》在她们中间推广,强调女子的本分不止要恪守妇道,更要品行端正懂得规劝丈夫品行合一,让他们为国效力无后顾之忧。
而才华斐然的徐氏在著作上更是脚步不停,先有编纂成册的《内训》,后又著《劝善书》被朱棣编入《永乐大典》。不仅如此徐皇后还拥有坚定的的佛教信仰,为了维护朱棣享有皇位的正统性,她编纂了《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等经书。
徐皇后的贤德是被所有人认可的,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是牵挂着性格刚烈的朱棣,挂念着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永乐五年,不堪操劳的她与世长辞,令人惋惜的是年仅四十六岁。
她去世以后的一年里朱棣都异常痛苦,久久不愿接受。他一年不再视朝,常常会想到他们在北平的日子。遂在她离世后的第二年,决定迁都北平,并且加快明皇陵的修建,他要带她回北平。
就这样明仁孝文皇后徐氏在去世多年后才得以下葬,不过却是第一个葬在明十三陵的人。而在她去世后的17年中,朱棣没有再立新后,或许是在他眼中没有人的品行能和她相提并论,又或许是他本就不善女色,除了她,其余的全是将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