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两千年前的秦陵为何无人敢挖周总理阻止郭沫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3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520/84296.html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给自己修建的陵墓,而我国的秦始皇陵是可以与金字塔相比的陵墓!

很多考古学者对秦始皇陵始终保持着浓浓的敬畏之心和好奇之心,不乏学者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可以一睹秦始皇陵文物出土的那一刻。

郭沫若对考古的执着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不少文章都被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郭沫若不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对考古也颇有研究。可以说,他一生都在文学和考古上耕耘。

郭沫若奉行检验出真知,他不但研究历史文物,出版了相关的书籍,更亲自带队挖掘古墓,还多次申请挖掘乾陵、秦始皇陵等陵墓。

而无论郭沫若是多么想在有生之年可以挖掘秦始皇陵,他都没能成功,原因为何?

明朝定陵挖掘——历史之痛

建国初期,郭沫若认为帝王陵墓里面有很多考古文物比如字画《兰亭序》等等,所以挖掘明十三陵、唐朝的乾陵和秦始皇陵墓是他毕生的心愿!

在古代,厚葬是一种社会风气,即使是普通老百姓都乐于把毕生财富带进黄土,更何况生前就享尽荣华的帝王?

很多皇帝都想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就为制造长生不老药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奈何这只是痴心妄想,只好在身后事做文章。他耗费39年,动用80多万人力,给自己建了秦始皇陵墓。闻名中外的世界奇迹兵马俑只是给秦始皇看门的。

很有威望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也真的带领考古队挖到了明朝万历皇帝和他两位皇后的定陵。年,定陵出土多件文物,当时没有任何成功保护文物的措施,文物出土就被氧化,出土后也没有专门的地方储藏保持这些文物,有的甚至被烧掉,这是多么令人心痛!

申请挖掘乾陵被拒——周总理的明智之举

定陵的挖掘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盲目地进行挖掘不是挖宝而是毁宝。年,意外发现了乾陵仙道之门,郭沫若先生迫不及待地再次申请挖掘乾陵。

他没能好好总结定陵的教训,没能提出如何保护文化的有效方法,比如防止出土即氧化,只是强调陵墓里面的文物是多么贵重,多么考古的价值等等。当然考古队保护文物的能力不是郭沫若一个人说提高就提高的,需要后人不断地努力。

这一次周总理拒绝了这个请求,并在年把乾陵纳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也就是我们的总理以强硬的手段表明了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把文物挖掘出来并不等同于保护文物。

这做法无疑是很明智的。没有成熟的技术来支撑,盲目挖掘也只会再一次重蹈定陵覆辙。

秦始皇陵墓初识

周总理对挖掘陵墓的态度扼杀了郭沫若再度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的心愿,而我们不对秦始皇陵进行开采还有别的原因。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它也只是秦始皇的陪葬的奴隶。兵马俑的规模大到可能未来几十年都无法全部挖掘完毕。它的价值也不仅仅在于它的规模之大,它的艺术价值,军事价值,考古价值都异常地大。

这也折射出了秦始皇陵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它是世界上可以和埃及金字塔比肩的一项奇迹。秦始皇陵的地面陵园上的封土堆,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还有12万平方米的面积。

据说秦始皇陵它有内外两重城墙,地下宫殿各式各样。有生前权倾天下,死后也要宇宙星辰为之陪葬的意味。

文字古画,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应有尽有。秦始皇还在陵墓中注入大量的水银(剧毒汞),这是他给自己绘制的大好河山。为了防止后人盗墓,陵墓还设有重重机关。

秦始皇陵挖掘与不挖掘之争

鉴于此,秦始皇陵挖掘还是不挖掘,历来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