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明代陵寝祭祀为什么不演奏乐舞话说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4

陵寝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用以推崇帝王权力,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种礼制性活动。它不仅是古代神权、族权观念的反映,尤其又是皇权观念的体现;它不但是我国古代原始宗教迷信思想的淀积,而且又是忠、孝、节、义等儒家政治思想观念的凝聚。因此,明代对天寿山陵寝的祭祀,均有明确的礼制规定。

明十三陵每期一问栏目,这期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明代陵寝祭祀为什么不演奏乐舞?

明代陵寝祭祀为什么不演奏乐舞?

明代陵寝祭祀为什么

不演奏乐舞?

明朝时,每遇陵寝祭祀,太常寺都要在祭前五日委派协律郎提调乐舞生在今太和殿(明朝初称“奉天殿”,后改称“皇极殿")演习陵寝祭祀礼仪。天寿山各陵祾恩殿内也都陈设有钟、磬等乐器。明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九,记载他参加定陵祭祀时,见祾恩殿内“祭品丰洁,乐器饬备,俱笼以黄纱幔”。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清朝初年时,茂陵祾恩殿内“簨(音sǔn,笋,古代的钟架)簴(音jù,巨,古代悬挂钟、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之属犹有存者”。

但事实上,乐舞生演习的陵寝祭祀礼仪并无乐舞内容。乐舞生在陵寝祭祀中不过充任执事而已。陵殿内的乐器也不过是设而不作,仅是一种陈设罢了。

明朝的陵寝祭祀为什么没有乐舞的演奏?这与陵寝祭祀的礼仪性质有关。明朝的礼仪名目种类繁多,仅祭祀就有祭天地日月的郊祀、祭祀皇家列祖列宗的庙祀、祭祀各种神圣的群祀,以及陵坟等祀等等。而在祭祀礼仪之外,还有朝贺、登极、上尊号、冠礼、婚礼、宴礼、丧礼等多种礼仪。礼仪的性质除了规格的高低大小外,还有吉凶之分。吉礼性质的礼仪可以演奏乐舞,但凶礼或处于吉凶之间的礼仪则不能演奏乐舞。例如,祭祀太庙、祭天、祭地属于吉礼,就都有乐舞生演奏,而丧礼属于凶礼,便没有乐舞生演奏。

明代的陵寝祭祀,与丧礼相比,基本属于吉礼性质。所以,当正德十二年(年)二月孝贞纯皇后王氏病故,将葬茂陵,而武宗皇帝传旨要轻骑往视开挖隧道,并“遍祭诸陵”时,科道官朱鸣阳等加以谏阻,并从礼制的角度分析说:吉礼、凶礼两种礼仪不同。陵祭和丧礼情况有别。皇上这时遍祀诸陵,是按吉礼,还是按凶礼举行呢?如果,身穿孝服凄凄惨惨,却参加雍容的陵祭场合,就太不合适了。然而,与宗庙祭祀相比,陵寝祭祀又稍带一点“凶”礼的意味。所以,成化七年(年)正月,针对驸马都尉赵辉在母丧期间是否可以继续主祭孝陵一事,礼部尚书邹翰认为,在皇上没有另择他人主持孝陵祭祀时,过去一直奉命主祭孝陵的赵辉可以继续主祭孝陵。其理由是:现在驸马及陪祀官员在祭祀长陵等陵时,并不区分是否家里有丧事,陵寝祭祀也不纯用吉礼。这是因为,陵寝祭祀带有哀怆的心情,与太庙祭祀的礼仪实际并不相同。赵辉在皇上没有另择他人的情况下,继续主祭孝陵,是以君命为重,因而不再顾及家里有没有丧事,是否仍在服丧期间。

正是因为陵寝祭祀的礼制性质介于吉凶之间,寓有“哀怆”之情,所以,各陵祾恩殿内的乐器之设,也和举行丧葬礼时那样,只是“设而不作”。嘉靖二十一年(年)三月,工部尚书顾璘提议将世宗御制诗歌,按音节制为乐章,用于显陵祭祀,礼部就以显陵与天寿山各陵情况相同,天寿山各陵的祭祀都不演奏乐舞为由,说顾璘的提议不可采纳。世宗皇帝听从了礼部意见,编制显陵祭祀乐章的事遂因此作罢。

本期的语音栏目到这里就和大家告一段落了。下期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