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的村落民居,有自己的理想建造模式,为“枕山、环水、面屏、背水、面街,人家居其中”。我国安徽省南部的徽州民居,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建造的典范
徽州地区是一处山青水秀、山环水抱之地。古时行政区域包括歙(音涉)县、黟(音椅)县、祁(音其)门、绩溪、休宁婺(音悟)源(今归江西省管辖)等县。
徽州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年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在上述地区设行政管辖机构徽州路。这就是徽州正式称谓的开始。明朝时改称为徽州府(今歙县),级别已被升格。
徽州自古以来名流、商贾、仕官、巨匠辈出,是人杰地灵之处,徽州人为此引为自豪。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句,就是徽州的写照。到过徽州的人,对徽州文化都有一种“入痴”的感觉,同时对徽州民居建筑的绝妙之处,感慨系之。真是到了徽州,处处是梦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
“理论文章山水幽”。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朱熹,思想家戴震,近代文人胡适,均是徽州人氏
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中,汪世慎、罗聘,是徽州人;清初新安派山水流派骨干画家弘仁、查土标汪之瑞、孙逸等人,也都是徽州人。影响近代画坛的大画家黄宾虹,祖籍也是徽州人。这些都是徽州人杰之说的具体实例。他们的哲学思想,文学造诣,画风等等,都是微州文化的管养。
微州又是“四大做班”的发源地,国粹京剧的唱很多来源于微戏的唱腔,是京剧艺术的材料库之一歙砚、宣纸、徽墨,三雕出版、中医等行业,也都非常发达。这些成就如果没有一批人才是搞不出来的。这也是人杰之体现古往今来,最使徽州人感到自豪骄傲的地方还是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甲天下”,到了徽州以后,当你全部参观完徽派古建筑后,你会感到点都不夸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
实事求是地讲,对徽派建筑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当首推堪舆风水的作用。例如,明清时期全国24位堪舆名流中,徽州人就占去10多名,而其中9名为婺源人。他们是游朝宗汪朝邦、江仲京、江抱日、江东白李景溪、叶九升、李邦祥、江本立另外一名是体宁人何可达。这10名人士中,最出名的算是游朝宗和叶九升两人。
游朝宗曾被明朝皇室请到北京,为御用堪舆家,是天寿山十三陵的主要选择人之一。曾多次受到永乐皇帝的褒赏叶九升本名叶泰。对清代堪舆界贡献很大,著作《山法全书》上九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影响甚大。至今被台湾、香港、澳门的堪加奥界奉为“地圣”
不难看出,有如此多的高手,云集徽福州福州怪徽派建筑,会得到如此多的山水灵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得那么和谐和融洽。它的选址、方位、营造,都葵源民居包含着这些高手的指点和策划。
婺源民居
婺源民居
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有两个方面。其一:因地制宜。徽州各县处于“山逼水激”的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加上人口稠密,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故徽州人多去山前溪边构屋成居。关于这一点,《歙县志》里也有描述:“山十之六,地二焉,田塘亦仅其二也,人稠地隘。”稠与隘的空间,只能因地制宜其二:利用水系宏村人工古水系及村落平面图在“无徽不成商”的徽州,水运是徽商的命脉。因为徽州山区的茶桑、矿物要运出去浙赣等地的米盐、布匹等生活用品要运进来,都离不开河溪等水系。故此,徽州各县大部分村落,均沿河溪布置,近水而建。
宏村人工古水系及村落平面图
这种充分发挥水系作用的规划设计,既方便运输,又利于贸易集散,同时村民取水用水也很方便。
徽派建筑还有一个最积极的特点,就是不靠天吃饭但靠改造水系环境来改善生活质量黟县宏村就是按照堪舆风水原理,几百年之间,逐步改造风水,而建成的古村落。
宏村南湖宏村的月塘
宏村南湖宏村的月塘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华里,地处皖南山区,有少部分丘陵。南宋绍熙元年(),汪氏始祖路经此地看到一块地,后有来仑山雷岗山丘耸峙作靠山;旁又有竭溪水环绕成水抱,环境极佳。汪氏始祖认定此地风水很好,于是全族移徙于此定居。
宏村中的村落小巷
南宋德佑年间(),暴雨洪水使宏村旁溪水改道,并与西南另一条河溪汇合,绕村子后往南而去。这次水系的自然变化,使宏村呈背山面水之势。这一次天赐良机,使宏村的良田受益,也便利了运输和交流。
两百多年以后,汪氏家族仍感到发展空间不大,环境还有缺陷。于是又请堪舆大师何可达到宏村考察。何氏用10年时间研究宏村环境走遍了宏村周围的山山水水最终做出一个最佳方案。于明永乐年间()开工将村中天然泉水,改造成形如牛胃状的小水库,名曰“牛胃月塘”。同时又在牛胃的两端开挖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水圳,约长米左右。并引村西河溪之水,南转东出环绕村舍。这次改造使宏村受益很大。农业、运输、贸易,均都受益不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