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明朝怪事一座陵墓颜色殃及数十万人生命原因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8/29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依托北面的天寿山主峰为中心点,向两边展开,庄严肃穆、气势磅礴。十三陵分别是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这些陵墓到目前为止,正式开放的有长陵、定陵和昭陵。

中国有守陵的文化传统,在封建时代朝廷命官不管爵位高低,父母逝去都要告假还乡,在父母坟前守坟三年,称之为“丁忧守制”。作为明朝帝王陵寝则设有“神宫监”机构专人守护,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明十三陵出现了看护失守历史空间,陵寝失修,盗匪横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出专款由于皇陵的修缮,并聘请当地村民负责看护,才使十三陵成了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王朝墓葬群。

守墓人

位于天寿山阳翠岭南麓的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

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他即位15年时就开始修建陵墓,所以这座规模巨大的坟墓不光是埋葬着一代帝王的身躯,也埋葬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永陵里有《永乐大典》吗?永陵在清朝时为何“瘦身”?永陵的瓦为何是红色的?

永陵建筑独特、气势磅礴,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而让它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朱厚熜生前非常喜欢《永乐大典》,人们推测它有可能成了陪葬品。但是《永乐大典》到底在没在陵墓里,无从知晓。

清乾隆年间,乾隆为了“盗取”永陵中的金丝楠木,借修缮之际把原来的永陵规模缩小了,省出来的金丝楠木用在了自己的陵墓和皇家园林的建造中。这在乾隆的皇帝生涯中是一个“污点”,但是他热爱园林,大兴土木,为帝都的绿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陵

这两处秘密可能要借助史料才会知道,但是有一处秘密一眼就能够看出。十三座帝陵中,有十二座陵墓的瓦是黄色的,唯独永陵的瓦是红色的,为什么呢?

据说嘉靖皇帝在陵园修缮期间,发现烧出来的琉璃瓦不是黄色的,而发红。因为“黄”与“皇”同音,瓦烧红了,那就是皇家的瑞气没了,于是他下令把这批窑工杀了。

一连杀了好几批窑工,人数达数十万,可烧出来的瓦都是红色的,气得皇帝再次传下圣旨:“如果烧出来的瓦还是红色的,不但要杀掉所有窑工,还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吓得窑工都不敢去烧瓦。

有个青年人看到死了好几批窑工,心里非常悲痛,便自告奋勇带人去烧瓦。瓦工们精心配料,烘烤,煅烧,但烧出来的瓦还是红色的,皇上便下令立即将所有窑工诛灭九族。

窑工

青年窑工头大喊冤枉,振振有词地说:“如今皇上洪福齐天,连烧出的瓦都是红色的,我们怎么烧也烧不成黄色,皇上要是把我们杀了,岂不冤枉?”

皇帝一听,洪福齐天的“洪”与“红”同音,正是吉祥之兆,气消了一大半。青年继续说:“当今朝代的年号叫嘉靖,这恰好和家底儿都光了的家尽二字同音,我们烧出的瓦总是红色的,正是吉祥冲了不详之意,让天下的日子过得红火些。”

皇上听后,马上喜笑颜开,赶紧下令把所有窑工都放了,并奖励他们土地和银两。就这样,永陵的瓦便全部使用了红色的琉璃瓦。当然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史书上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到底怎么使用了红色的瓦,成了秘密。

关于永陵的发掘也存在着许多争议,有人主张发掘,说据仪器探测,陵墓地宫里被积水包围,对文物是一种侵蚀。有人不主张发掘,认为现在的文物保存环境技术还有待完善。不管是哪种思路,都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但是那些众多的未解之谜即使等到陵墓发掘的那一天也不一定会被揭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