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神秘的摸金校尉,他们真的能分金定穴踏月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8/7

摘要:最近《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热播,剧中知识青年兼革命小将胡八一手持星盘,口念咒语,以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寻龙探宝,让人遐想不断。现实中的摸金校尉是盗墓的一个派别,起源于东汉末年。自古盗墓为人所不齿,也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惊悚事件流传下来……

盗墓之事古来以有,追根溯源,自项盗秦后,历二十三朝,天下无不发之冢,世间朝代更替,穴地掘冢之辈多如牛虻,按其动机、手法、宗系区分,不外乎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发丘摸金之辈,始于后汉,实皆一脉,摸金秘术,“易”字当头,生生变化为“易”,天地之大德日“生”。南宋末年以来便无“发丘”之说,并称“摸金校尉”,以易学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多存立身济世之心,或三两人,或三五人结为一党,无师徒传承之名份,唯以发丘印、摸金符、寻龙诀等物为凭,进退有章,攻守有法,盗亦有道,鸡鸣灯灭不摸金,盗不离道,敬鬼神而远之。

据说永城芒砀山境内,有一大片墓葬,这些墓葬属于汉朝梁国历代梁王、王后以及很多大臣的。其中,第一代的梁王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同胞弟弟,又同时受两代君王的宠爱,他死后,墓葬及其奢华、巨大,而且与其他梁王墓不同的是,他的墓葬有寝园,这是皇帝才能有的排场,可见这位坐拥余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王刘武的陵墓形状之巍峨、陪葬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构筑规模大于明十三陵四倍,被中外考古界称誉“天下石室第一陵”,并且,陵内设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厕所。墓冢凿山而进,规模宏大,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说了这些,大家一定猜到,这墓看来是要被盗了,正是。

三国争霸初期,群雄逐鹿中原,城池的主人更易频繁,各路英雄打下的城池往往刚插上旗帜,就换了新的主人。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盘小的、势力不大的军阀就很难实现休养生息。当时曹操的大军就是这种处境,军队没法长时间休整,农民流离失所,看到春种等不到秋收。在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和各地方大士族的支持的时候,粮草和军饷成了大问题。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投向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西汉中期,大汉王朝经历了文景之治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大家都过得很富足,因此,当时就形成了“厚葬”的风俗。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著名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指责曹操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官职,专门盗墓,据说,当时曹操正在头疼,看了这段檄文,惊出一头冷汗,头也兀自不疼了。不过由于自己曾组织过盗墓,曹英雄深知自己被从坟里挖出来是多么可怜可怕,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所以,摸金校尉就是个军衔,每次曹英雄没钱犒赏三军了,就让摸金校尉去别人家祖坟找死人借点钱,说是借可根本就没考虑过还,因为有曹英雄撑腰,所以摸金校尉都比较嚣张,谁家祖坟都敢挖,就连汉献帝家祖坟也成了他们的提款机了,可以说,摸金校尉是造成汉室墓穴十室九空的罪魁祸首!他们还说,走啊挖红薯去,你听了也不会报官啊,为了掩人耳目,摸金校尉从来不说自己去盗墓,而是用倒斗、支锅、挖红薯、翻肉粽等等来替代,不过民国时期也有不怕事儿的,那时的兵匪就直接把盗墓叫做炸坟,简直是简单粗暴。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要摸金,就要先找到墓,要真是靠几句口诀看看天地就能找到墓穴,那也太简单了,实际上也不难,摸金校尉们主要靠闻,一把洛阳铲,走哪儿铲哪儿,往深了一铲带出土,闻一闻,就知道有没有墓,多铲几下甚至都能知道墓大不大、久不久、明器多不多。

但是电视剧里还真有跟现实一样的,那就是规矩,灯灭鸡鸣不摸金。鸡鸣好理解,天亮了呀,大白天光天化日,谁敢明目张胆的盗墓,那都放在夜里。火要是灭了、或者变了颜色慢慢灭了,就得赶紧撤,放到现在很好理解了,没氧气或者氧气太少,那时候不知道啊,以为是墓主人不欢迎,吓得赶紧把东西复位,赶紧撤。现在的摸金校尉们可不管这些了,以前大部分是拿了自己想要的就离开,现在大部分是进去了拿完了还搞破坏,把墓冢毁得面目全非、一点不剩的比比皆是。

所以,各位看官,盗墓虽然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其实是风水的晦涩、环境的诡异、行事的鬼祟传递给我们的印象,更跟鬼怪扯不上半毛钱关系,摸金校尉们不过是一群被利益牵引的普通人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