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新闻 >> 正文 >> 正文

北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明朝首都的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2/24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分封他的儿子们到各地为藩王,镇守边疆。其中四子朱棣被封到了北京,起初朱棣跟随徐达历练,随后徐达回南京,他逐渐主持北京大局。期间他的军事水平,政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北京呆了很多年,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即位,开始削藩。朱棣为了自保,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成功攻破了南京城,当上了皇帝。朱棣登基之后,就直接提高了北平的地位。

永乐元年()正月,朱棣接受大臣所谓古代帝王都将其发迹之地升格,而北平则是朱棣的龙兴之地,也应按照朱元璋建设中都凤阳那样予以升格之建议,正式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同时,朱棣又在北京设行部,尚书、侍郎及礼、户、吏、兵、刑、工六曹郎中等职,取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其原辖府州县改属北京行部。

在军事方面,又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统辖60余卫的兵力。首先在军事方面下手,是为了之后做铺垫!

在文化方面,在北京添设国子监。此外,朱棣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免税、赈恤、北平开中(盐法)、输米赎罪、移民、卫所屯田等,恢复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北京的地位迅速提高,成为仅次于南京的重要城市。

永乐四年,朱棣开始为大规模改建北京城作准备。前期的工作主要是在全国各地采伐大型和珍贵木料(从南方深山老林里采伐很多粗壮的木头,趁着雨季将木头放在河里顺流而下,运到北京),烧造各色砖瓦,调集全国的工匠开赴北京。

而具体负责这些工作的文武官员,其品级之高可谓空前,由此可见朱棣对此的重视程度。永乐七年二月,朱棣从南京出发,以天子巡狩的名义第一次北巡。这是朱棣登基以后第一次回到北京。当时陪同朱棣北巡的侍从官有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等文武部门的官员。

为了便于处理政务,朱棣还命礼部专门为这些部门铸造了加有“行在”二字的官印14颗。为保证朱棣的安全,朝廷还专门组建了扈从马步军。其中南京抽调了步军4万人、马军1万人,京外抽调了步军2万人、马军1万人。

在此次北巡的近两年中,朱棣至少做了两件与北迁密切相关的大事。

一是永乐七年为两年前在南京逝世的徐皇后及他本人亲自选定了坟山,将其封为万寿山后开始营建山陵(后被称为长陵),由多名风水大师为朱棣选皇陵,最终朱棣选择了江西廖均卿选的(就是后来十三陵的祖陵)。在北京修建陵墓,证明了他迁都的决心。二是永乐八年亲率大军出塞北征,直至斡难河,打败鞑靼。而应对蒙古之威胁,则是朱棣后来北巡并最终北迁的重要理由之一(即后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十年三月,朱棣将顺天府由正四品升格为正三品,与应天府相同,同时启动北京城新一轮的建设。为支撑北京城的大规模工程,朱棣在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一年二月,朱棣再次北巡,回到北京。此次随行的部门更多,为此朱棣下令加铸中央各部门官印。此时朝廷的权力中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了北京。

安葬徐皇后是这次北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朱棣提前一个月就安排相关人员先行护送其梓宫北上,并在两个月后将其安葬于长陵。此次北巡期间还有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即在北京举行永乐十三年乙未科的会试和殿试。而作为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的会试和殿试,本应在京师南京举行。北京取代南京而成为会试和殿试之地,是朱棣发出的强烈信号。

永乐十四年九月,因汉王朱高煦异动,朱棣由北京南返,十月回到南京。十一月,朱棣主持召开了重臣会议,讨论北京的营建和迁都问题。结果是君臣最终统一了思想,认为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帝王之都”,决定继续营建。不久,朱棣又重新任命相关负责人。

永乐十五年三月,朱棣从南京出发,开始了第三次北巡,五月到达北京,此后朱棣再也没有回过南京。永乐十八年九月,因紫禁城建设已经完成,行在钦天监选定次年正月元旦皇帝在新殿接受朝贺。朱棣要求在南京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北上,同时撤销了北京行部和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并以京师模式组建行政和军事机构。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朱棣颁布迁都诏。在诏书中,朱棣声称选定北京为京师是“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而其“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之举,则是“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贻子孙万世之弘规”的千秋大事,因此得到了天下的支持,即所谓“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

诏书最后正式宣布永乐十九年正月元旦,朱棣“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永乐十九年元旦(年),朱棣本人先在太庙祭奠朱元璋以上五代祖先神主,同时又命皇太子朱高炽祭天地坛,皇太孙朱瞻基祭社稷坛,黔国公沐晟祭山川坛。祭奠结束后,朱棣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外国使节(包括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带回的16国使节)的朝贺。正月十五日,又下令大赦天下。三月,在奉天殿首次举行殿试。

虽然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想要还都南京,但是在位不到一年,没有来得及进行迁都事宜就病逝了。其子朱瞻基即位,由于朱瞻基从小在朱棣身边长大,他受到了爷爷影响,对北京很有感情。于是北京地位就此稳固,后世皇帝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时期,为了避战才有了迁都的念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