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边墙文:草衣大宫门(摄影:玄远)明十三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
以大宫门为门,东面龙山和西面虎山雄踞两侧,做龙虎踞守。
虎山,龙山,莽山及北面群山环拥,使陵区置于环山团抱之间,南面出大宫门则为平川。
十三陵各陵有自成一体的陵墙,除此之外,在陵区的外围还筑有一道屏障,如同一个院落的院墙。
这围墙被称为“边墙”或“边城”,建于明朝,有二门、十口。
昌平龙山陵墙在南部以大宫门分别将龙山和虎山连成一线。
北面的陵墙依山而砌,南面平地与山丘修筑围墙,东,西,北三面封堵山口,设关城和水门,“边墙”周长约多里。
明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环山凡十口,自大红门东三里曰中山口……有小红门,距州西门八里,又东二里曰榨子口,距大红门三里,凡口皆有垣”。
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陵墙年久失修,渐次破败,今天的边墙十口除部分地名尚存之外,大段“边墙”早已不见踪迹,或者仅剩断壁残垣。
汉包山上的边墙参考资料:1、《明陵边墙山口及军备》作者:王秀玲2、《明十三陵边墙山口查勘记》作者:王岩汉包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