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气魄恢宏建筑与石雕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9

建筑也是展示一个时代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标志,先以帝王陵墓为话题介绍。历朝帝王陵有几种形式,一种是撮土为陵,即封土为陵,如秦始皇的骊山墓,土堆后面是骊山。还有汉朝诸帝陵,撮成一个高大的土堆;另有一种是依山为陵,如明十三陵;还有一种是圆冢,圈起来,如清东陵和西陵。上述这些陵墓的墓室都在地下,陵墓背山或望山,只有唐帝陵是因山为陵,墓室开凿在山中,山即是陵墓。气魄恢宏,历代莫能与之相比。房山九龙山金朝皇陵,据说也是比类唐帝陵,不过规模和气魄显然逊色多了。这和金朝奉行的跨越两宋而直追唐朝的信条不知是否有关。

唐代从公元年建国,至公元年灭亡,历时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渭水北岸,东西绵延余公里。最典型的是唐太宗的昭陵和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里,乾陵周围80里,正是盛唐时期。昭陵陪葬的徐茂公的坟,它的气势、规格比宋朝皇帝陵还要大些,它背后就是唐太宗的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九嵕(zōng)山的主峰,海拔高一千多米。从唐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陵寝修建持续了年之久。其平面布局仿照唐长安城。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缘山凿石架有栈道,目前发现左右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包括嫔妃、诸王、公主、功臣、将相、文武官等,犹如群星拱卫北辰。石雕中还有著名的“昭陵六骏”。

其中“飒露紫”、“拳毛騧(guā)”二骏,于年被盗运至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六骏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陵前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分别是突厥可汗,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婆罗门帝等。吐蕃的松赞干布也位列其中。场面极为壮观。这些石像于高宗(即唐第二代皇帝)刻立,反映了太宗贞观时期对西域的积极开拓、在睦邻关系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国内各民族的紧密联系之盛况。

乾陵。修建于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陵园仿唐都长安城,有17座小型陪葬墓。人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