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真明成祖朱棣是否葬于长陵这里的名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9

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一座陵墓,长陵的祾恩殿雄伟挺拔,所用木材全部是名贵的楠木。那么,这些木材是从哪里来的,朱棣死后是否葬入了长陵?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和帝王一起埋入地底的沧桑历史~

明长陵明代帝王陵墓的典型代表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中央。

★永乐七年(年)

开始营建。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是明十三陵中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是明代帝王陵墓的典型代表。

★永乐十一年(年)二月

工程浩大的玄宫建成,朱棣把去世数年的皇后徐氏的尸骨由南京迁葬长陵,成了十三陵中第一个埋葬者。

★永乐十四年

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遂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奉殿内。

★宣德二年(年)三月

陵园殿宇工程大体告竣,前后用了18年时间。

朱棣死后是否葬入长陵

关于朱棣死后是否葬入了长陵,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明成祖晚年多病,却喜欢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不顾劳民伤财,一次次地率师北征。永乐二十二年(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驾崩于亲征漠北的返京途中,是年65岁。由于事情来得突然,随征的大臣们恐怕传扬出去朝廷中会发生变故,于是搜集军中锡器铸成一口棺材,将他的尸体秘密装殓起来,每天还是照常送上饮食,不知情的大臣仍然一如既往地上奏。据说为防泄密,铸棺材的铜匠全部被杀。回到北京附近,才派人密报太子,从死到棺材运进北京,相隔了25天。

如此一来,后世遂有了种种猜测。

有人怀疑朱棣的遗体并未运到北京,北京的长陵只是一座衣冠冢。还有些人恼恨朱棣杀人夺位,说朱棣在打猎时被狗熊咬死,遗体被吃掉了。为了说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他们引用了明朝人区大相的诗作为论据:“文皇(朱棣)鼎成后,此地葬衣冠。”不过仔细分析区大相的诗,马上可以知道,上述观点是断章取义,因为他后面还有一句:“日月神宫秘,山河帝寝安。”可知这里的衣冠是代指遗体,不存在衣冠冢的意思。

一般认为朱棣确是葬在长陵玄宫中。根据史书,皇太子朱高炽听到父亲的死讯,马上派皇太孙朱瞻基到开平迎接。先是将尸体安放在仁智殿,当年十二月十三日,又举行了十分繁琐而隆重的葬礼。这天,朱高炽领着后妃、皇子和大臣,身着孝服,行“辞奠”礼。第二天,将棺椁抬到午门,行“遣奠”礼。再抬到端门,皇太子捧着白绢到太庙行“辞祖”礼,然后出德胜门直往天寿山长陵。沿途设置了不少祭坛。到长陵后,先放在享殿中行“安神”礼,下葬前还要行“迁奠”礼,到地宫门外还要行“赠”礼,把随葬器物摆到里面,关上地宫大门,在地宫前行“享”礼。

明长陵祾恩门与祾恩殿

从保存至今的长陵来看,明成祖确是花了功夫。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

后代作为十三陵共用的神道,及最南端的石牌坊、大宫门、碑楼、石人、石兽等,最初都是长陵建筑的一部分。长陵的地面形制仿照明太祖孝陵,平面是前方后圆形状。

在十三陵神道尽头,过汉白玉石七孔大桥,就是长陵寝宫的大门——祾恩门。“祾”是“祭而受福”,“恩”为“罔极之恩”。

门庑面阔5间(31.44米),进深2间(14.37米),单檐歇山顶,朱门金钉,门上有大匾额,书有“祾恩门”三字。下承白石栏杆围绕的石雕须弥座台基,装饰华丽。

祾恩门是天门的意思,进入此门即升入天堂。皇帝就是天子,死后要升入天堂,所以自祾恩门开始,这儿就是明成祖的天堂了。

进入祾恩门,就能见到院内北面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是十三陵中最雄伟的建筑,与故宫太和殿十分相似,落成于永乐十四年(年),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恩”,是祭陵感恩而受福的意思。它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仿照明皇宫金銮殿修建,规模极大,等级至高。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瓦红墙,重檐庑殿顶。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明柱承托殿顶。中央的四根楠木直径达1.17米,自根至顶为独木构成,最高的达12米。梁、柱、檀、椽、斗拱等木构件,也都是楠木制作,因而人们称该殿为楠木大殿。

修建长陵的楠木从何而来

很多人提出疑问,修建长陵的楠木究竟是哪里来的?

楠木常产于四川、湖广、江西等省的深山老林中,北京近郊是不产楠木的。根据记载,楠木是十分珍贵的木材,生长数百年才能成材。

在修建陵墓的过程中,成祖常派朝中高官亲自前去督办,如他曾派礼部尚书宋礼、兵部左侍郎古朴、吏部左侍郎师逵等到四川、江西、湖广等地采木。

伐木

进入深山的伐木人常常会受到野兽的攻击,或染上恶性疟疾,很多人进山以后有去无回。

运输

大木采伐之后,山路崎岖,无法运出山外,要等到雨季到来,山洪暴发,靠洪水将木材漂流出山,然后再导入江河,结筏运送。在江河之中,惊涛骇浪,又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损耗

采伐的楠木到达北京,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沿途损耗,江河漂失,到达后仅剩十之一二了。经水路从千里之外到达通州后,再要经陆路才能运到十三陵工地。

不难,砍伐每一根楠木不知要死多少人,运一根楠木到北京要花费多少两银子。

历代帝王是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们的生与死往往系一朝一代的更迭盛衰和国家社稷的安危成败帝王的陵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风云的变幻雄伟壮观的长陵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向人们倾诉着它的历史今天的“古迹探真”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