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发展 >> 正文 >> 正文

坚持挖掘明皇陵,或是与祖上有关鲁迅郭沫若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4/15
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慈禧太后垂危之时,大清国已经走向了没落,多年的赔款已经让百姓无法喘息,可慈禧太后的葬礼依然隆重,陪葬品更是辉煌,口中所含的巨大珍珠更是让人垂涎三尺。生前在人间有的荣华富贵,这死后的哀荣也不能缺少。

但身怀宝藏必定是惹来豺狼惦记,盗墓贼猖獗损毁的何止是一点,可他郭沫若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却也能在文物上犯上此等大罪。

当初郭沫若不顾其他考古学者的劝说,先后对明长陵、明献陵以及明定陵进行挖掘,却因对文物保护不及时,破坏了原有的容貌,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郭沫若是历史学者,深知帝王陵寝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做到尊重陵寝,这一点倒是继承了他祖上的基因。

01

当时《关于挖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横空出世,震惊了历史学界,若是普通人出具了这份文件,那还情有可原,可他郭沫若是历史学者,深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挖掘明陵带来的后果,可郭沫若还是联合北京市副市长将这份报告送到了国务院。

当时郭沫若的定位是历史学者,但可对明陵进行挖掘实在不是一个历史学者干出来的事,后人从阴暗面猜测郭沫若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证明自己历史学家的地位,而通过对皇陵的挖掘则是最为简单粗暴却又获利最大的方法。

当时纵使有多名学者反对,但权威性都不如郭沫若一人,所以郭沫若对皇陵的挖掘也开始顺利进行。

郭沫若一开始是把目标放在了明长陵上,明长陵之中安葬的是朱棣与其皇后,是十三陵中的三最——规模大、年限长、保存好。若是明长陵得到成功挖掘,那带给郭沫若的可不止一丁半点的利益。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明长陵是郭沫若耗费一年时间也没有找到地宫入口的陵寝,这时有人提议先从小的陵寝挖掘,以此来积累经验。

这一次郭沫若将目标又转移到明献陵上,明献陵安葬的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可明献陵刚刚查访就得来明定陵出现裂缝的消息,这对于郭沫若团队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可郭沫若不愿意,毕竟陵寝的等级是逐渐往下掉,这与他预期不符。

03

可在团队的劝解下,郭沫若勉强同意,而这一次挖掘也造成了考古史上不可挽救的悲剧。明定陵堪称是明代皇陵的代表,其中的规模对考古有重大意义,他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在年明定陵成功被挖开,郭沫若原先还不同意挖掘定陵,可明定陵出土的多件文物确实是震惊了郭沫若。可郭沫若的欣喜只维持了几秒,由于事先缺乏保护措施,出土的字画、书籍以及纺织品在郭沫若眼前一点一点地灰飞烟灭,郭沫若只能哀嚎却留不住任何一件文物。

这一次的考古也被国外学界笑话,可郭沫若面对定陵的悲剧并没有痛定思痛,反而觉得自己已经有了经验与教训,想要返回长陵挖掘。可有定陵的悲剧在前,哪还有人敢再次妄下定论。所以郭沫若的计划彻底扑灭。

03

当然根据历史考究,郭沫若对于定陵的挖掘也不只是阴谋论中的证明自己身份,而是与家世有关。当初大明江山得以建立,这朱元璋多亏有郭子兴的提拔,还将义女嫁与朱元璋以此笼络。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可终究是得了郭子兴的荫蔽才有今日的山河,所以这大明的江山其实是郭子兴的延续。

朱元璋表面对郭子兴不忘旧恩,称帝后多加封赏,但帝王之榻怎么能够容忍有如此功高震主之人存在,每日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并不好受。而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除了郭子兴的长子是在战场上丧命,其余次子和三子皆是死于朱元璋之手。

郭家门庭凋落,已经是斩草除根没有任何希望,朱元璋自然是高枕无忧。可郭子兴还有一小妾,小妾生下的孩子得以逃出朱家人的毒手,成为郭家血脉的唯一延续,而郭沫若便自称郭家子孙,这朱家自然是百年的敌人,郭沫若挖掘明陵便是一报还一报。

当然郭沫若找的借口是这样,可不过也是为自己顺利拿到明陵挖掘书、平天下人之怒打造一个合乎情理的借口罢了,这背地里还是出自于郭沫若的私心。就像鲁迅先生对郭沫若的评价“才子流氓”,真是一语点到了点子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